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济南的三张名片
杜甫——“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唐天宝四年(745),杜甫因其弟在鲁,再游济南,碰上被贬到山东做北海太守的大书法家李邕李北海。李邕宴杜甫于历下亭,并邀了几位济南文士陪聊。席中杜甫慷慨赋诗:“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这话虽说多少有些客套,却也不无诚意。经“诗圣”一点,遂成千年美评。
刘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晚清光绪十六年(1890),南京(丹徒,今镇江,时属南京)人刘鹗以水利专家的身份应山东巡抚张曜之邀来到济南,做张曜的幕僚,充任黄河“提调”,在济南很待了些日子。这位博学多识、一心匡扶天下的国士,在其所著《老残游记》里,生动地描述了他对济南的印象:“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老残游记》为晚清著名“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发表之时,轰动海内,世人争相阅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称赞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从此,“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成了形容泉城济南众口传诵、妇孺皆知、最能传神达意的妙词绝句。
老舍——充满诗意的秋天和冬天。
老舍是这样描述济南的秋天和冬天的诗意和韵味儿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从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老舍到济南,是民国十八年(1929),任教于齐鲁大学,在济南住了四年多。关于济南,老舍写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等许多散文,还写了以济南为背景的三部长篇小说:《大明湖》、《文博士》和《蜕》,足可构成一个“济南系列”。他称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可见其对此地之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