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师大报》
群策群力教育学科建设助力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我校主办专家研讨会,探讨教育学科建设助力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会专家认为,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挑战,同时设计好各个学段的评价体系,助力高质量教育学科建设。
本报讯 10月17日,由我校主办的“教育学科建设助力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专家咨询研讨会在外宾楼101室顺利召开。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上海教育学会原会长张民生,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俞立中,上海市教委原副秘书长、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原秘书长佘国平,校党委书记林在勇、校长袁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等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由校党委宣传部、社会科学管理处、教育学部承办,教育学部部长范国睿主持。
林在勇在致辞中说,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他们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他强调,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教育学科在不断变化的未来世界中的角色和作用亟需深入探讨,希望此次专家咨询会能为上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学科的建设提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案,以期转化为造福于民的政策和机制。
袁雯指出,教育强国的实现必须以强师为前提,而强师又必须以强师范为基础。师范大学必须以教育学科为牵引,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不仅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教师教育的学科建设落到实处,以解决中国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她提出,未来的教育强国应该是一个融合、衔接、融通、融汇的体系。当前各个学段相互割裂的评价目标,不利于个体的终身成长。因此,需要基于人才成长的规律,设计好各个学段的评价体系。
范国睿指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正面临人口结构变迁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正处于全面落实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时刻,应对新挑战、落实新任务,成为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以及教育研究的时代课题。此次会议旨在围绕当下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和未来改革发展趋势,共商教育学科建设与创新,以高质量教育学科建设助力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大计。
与会专家围绕教育学科建设助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发表观点。
(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