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冲在前 责任担当我在线
我今年54岁,工作31年,期间从事新闻工作24年。在这个属于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特殊日子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完成重点报道任务中攻坚克难的体会和感悟。
今年8月29日,中心领导通知我,让我即刻赶赴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建设现场,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异地一线采访任务。36天,我清晰地记得每一个日日夜夜。白天忙碌在火热的建设现场,鏖战一天之后,身心疲累、腰酸腿疼,回到宿舍就想卧倒,可是不行,我的任务还没完成。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制作视频是我的工作常态,几乎每天都要折腾到后半夜。好不容易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又要重整旗鼓再出发。
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是事关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施工现场气氛火热,每天都发生着变化。这么大的工程,单位选择让我到现场采访报道,我深感责任重大,心想一定不能掉链子。作为记者,我必须想方设法记录好各种历史瞬间,记录下一线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的施工现场环境恶劣,沙尘飞扬,我每天用脚步丈量工地各个角落,寻找并记录各种作业场面,每天手机里的步数都在一两万。我的腰椎颈椎不好,站立时间长就酸痛,这让我很难受,但看到现场的同志们,我觉得自己这点问题不算啥,独山子石化能发展到今天,就是靠独山子人拼出来的。我在塔里木期间爱人打来电话,说在南疆的母亲病重住院了,想见我。我原本想向单位领导请假,但转念一想,领导这么信任我,我张不开这个口。我给爱人做思想工作,她很理解我,替我去看望了母亲。
责任在肩,使命在心,担当在前。36天,我每天都在采写稿件,重点参与了中秋节公司职工艺术团在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慰问演出主题报道,完成了十一期间公司党委书记徐文清到塔石化调研、乙烯装置首台超大设备急冷水塔一次吊装成功等一系列重点报道。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他们说我顶住了压力,阶段性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这些让我信心十足、干劲倍增,所有的苦、累都很值得。
回顾这些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攻坚克难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新闻事业的敬畏和热爱。只有一次次克服困难,完成对自我的挑战,才能不断成长。每一篇报道都是我努力的见证,每一次历练都让我收获满满。
如今,公司业跨天山南北,正在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这对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这份对新闻事业的热情和执着,勇于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在新闻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吾布力哈斯木)
深入新闻现场 书写鲜活故事
今年大检修,中心领导给我定了一个任务,讲好大修故事,重点就是持续挖掘大修典型人物和细节,并通过新闻故事的形式展示出来。
说实话,这让我压力山大!接到任务后,我几个晚上都没睡好,片刻的梦里也尽是如何抓典型、挖细节。
关键的节点容易出好新闻,这是规律。5月15日是乙烯停工的日子,我早早赶到现场。我发现4名女操作工在停工过程中气定神闲、格外亮眼。一问运行部负责的同志,才了解到这4位女将个个都是生产操作好手、个个都有故事。停工有序,但忙碌,现场大家都忙着停工操作,没人搭理我。中午快吃饭的时候,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秦军在现场看到了我,建议我增加一位女员工,搞一个大乙烯停工“五朵金花”的故事。这个建议一下子让新闻更具有可读性了,也让我更有信心了。最后,利用中午吃饭时间,我逐一采访了她们,形成了大修中我讲的首个故事《停工第一天“五朵金花”齐上线》。文章在独山子在线官微发出后,收获了很好的阅读量,不但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好评,远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公司总经理龚真直看了报道也评论:热辣滚烫、英姿飒爽,青年人有担当。
讲好新闻故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故事的灵魂,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能够胜过千言万语。它可以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甚至是一个场景的设置。作为记者,我必须要时刻保持对细节的敏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成为亮点的瞬间。大修期间,我采访乙烯一部运行工程师赵磊的时候,他说自己没啥故事,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爬裂解炉。我灵机一动,说那你就带我爬趟裂解炉吧。一趟下来,我气喘吁吁,他一点事儿也没有。一问才知道,他每天爬炉子转一圈相当于登爬一次东方明珠电视塔。这不就是最好的细节吗?最终我采写出了“炉王”赵磊的故事。中油一建安全监护赵冬梅在检修现场特别显眼,每天拿着个大喇叭不停地提醒叫喊。一采访才知道,她居然和丈夫在同一个施工现场,一起走南闯北去过好多地方,生动感人的细节很多,我当天就写完了《一催化有个“喇叭姐”和“衬里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修中,我接连采写了二十多个新闻故事。故事宣传了主人公,也成就了我自己。中心领导私下里叫我“故事大王”。我在挖掘和讲述大修故事中得到锻炼、收获了成长,也给自己的五年一修报道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讲好石油故事,用故事的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这是我们记者的责任。讲好故事,我永远在路上。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深入一线、贴近现场,用笔尖和镜头记录挖掘更多更好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王艳)
立足基层添慧眼 同心同向一家人
记者节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行业性节日之一,代表着全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礼赞。而我们通讯员和记者是一家人,也是讲好新闻故事的实践者,是新闻宣传交响曲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基层一线是距离新闻最近的地方,那里有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新闻采写上,我们通讯员有着独特的优势,那就是贴近一线、贴近员工,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最原汁原味的素材。一线员工的坚守和奉献,我们面对面见证;一线员工的汗水和感受,我们感同身受……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写好新闻的源泉。
今年大检修,是我们基层通讯员比拼的大舞台。新闻传播中心为各单位通讯员提供了专门稿件投送通道和风采展示平台,独山子在线官微成了我们每天关注的焦点。今天你发一篇,明天我发一篇,大家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就想把大检修中员工的风采、拼搏的事迹报道出去,在大修中比干劲、比奉献、比攻坚,比单位员工身上迸发出的那股子独山子精神。今年大检修,我全心投入,结合多年积累的写作经验,驻守现场,发现、挖掘单位员工的感人故事,采写并发表了一系列稿件。稿件在独山子在线官微发表后,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的点赞,也得到了新闻传播中心老师们的认可。我很欣慰,每发一篇,干劲就增一分。
我们通讯员是记者与基层沟通的“桥梁”“纽带”,是记者的“耳朵”“眼睛”,是新闻宣传战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如同繁星,散落在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用自己的方式点亮新闻的天空。在与记者、编辑老师沟通合作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深知,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并非易事,不但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需要保持对新闻的一种敏锐感。每一篇稿件都承载着受众对信息的期待,我们不能辜负这种信任。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引语都要认真核实,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准确。同时,要做好通讯员工作,还要保持一股韧劲儿,咬定青山不放松,对宣传工作要持之以恒,遇到好的新闻素材,要反复思考打磨,力求让新闻成为令读者眼前一亮的精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的呈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跟上媒体发展变革的时代步伐,是我们基层通讯员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着重思考和提升的一项任务。我们要突破单纯传统文字新闻的局限,努力学习新媒体传播规律,运用新媒体的制作方法和展示方式,让自己采制的新闻更生动形象、更多样化、更吸引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努力,多写好稿件,多出好作品,为独山子石化新闻宣传事业添砖加瓦。(陶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