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通过党建创新项目的驱动,推进实施5个党建项目和打造“五个一”实践工程,凝练打造“5+5”特色党建品牌,形成党建工作引领和深度融合专业建设的“一双抓手”,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事业发展,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个党建项目引领驱动立德树人
“听你说·我们讲”激发学习主动性。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如何确保理论学习的走深走实,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创新思路和举措,轮流安排中心组成员根据拟定的选题通过PPT作主题宣讲报告,与会成员围绕主题发言讨论。该学习方式调动和激发了党员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的参与度和有效度,使得参加学习的成员都是活动的主角,把理论学习会开成了主题分享会、交流会、研讨会。
“党建+”创新项目融合人才培养。旨在发挥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是建立教育管理党员的机制平台,学院党委实施“党建+学生管理”“党建+志愿服务”“党建+创新创业”等创新实践项目,将党建工作与管理服务、学科建设、实践育人等无缝对接,一体协同推进,克服党建与人才培养“两张皮”现象。
“党建+学生管理”项目打造学生自我管理锻炼的实践平台,组织在校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宿舍和实验室安全卫生督查员、院务工作助理,每天轮流检查学生公寓和院实验室安全卫生隐患,以及参与学院办公室处理院务工作。
“党建+志愿服务”项目旨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师生党员在奉献他人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锻炼中提升才干、成就自我,项目实施以来师生党员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从2015年以来,师生们发挥专业特长赴黄山市休宁县临溪小学、汊口小学、榆村小学开展媒介素养义务支教,每周三下午风雨无阻,大手拉小手9年牵手乡村小学共建一门“课”,在校内外产生积极影响。2015年,学院与屯溪区戴震路社区签订“牵手戴震,结对共建”协议书,师生党员坚持到戴震路社区报到,慰问帮扶社区生活困难居民、参加社区文艺演出、为社区党员讲党课等。师生党员还发挥专业优势为黄山市司法局、徽州区西溪南镇、黄山旅游股份公司等单位拍摄视频专题片。
“党建+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是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项目等,师生党员在学科专业竞赛和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019年在安徽省第十四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中,学院微电影基地创作拍摄的微电影作品《依旧是英雄》荣获二等奖;2019年学院“党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毕业生党员“中国好人”牛志伟创业公司挂牌,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方式开展专业实践与创业教育。2021年学生党员余承承撰写论文在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新征程,新徽学,新青年”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2023年学生党员任晓悦领衔创作的微电影作品《童心》在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一等奖,学生党员王欣主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国家级立项。
“入党积极分子实践团”搭建教育实践平台。成立于2015年的“入党积极分子实践团”每年由2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日常活动主要有安全检查工作、文明创建和公益活动等方面,每年开展实践活动10余次。学生党支部按照实践团活动职责,指导审核学生填写《实践团成员活动鉴定表》,对积极分子参加活动评定打分,作为积极分子发展入党教育培养的参考依据。这是学院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上的特色做法,是发展党员环节“规定动作”基础上的“自选动作”。
“先锋讲坛”打造党建文化阵地。学院党委开设“先锋讲坛”,建立党建讲坛文化平台,邀请先进模范人物举办专题讲座,通过报告会、宣讲会助推良好学风、院风与党风的形成。自2018年以来,先后邀请12位先进人物做客“先锋讲坛”,他们当中有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山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有共青团十八大代表、2017届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杨传琳;有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赵昌恒;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刘元元等。学生与先进人物零距离互动交流,可亲可感,直击心灵,催人奋进。
“青春榜样工程”营造优良院风。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把校园人物事迹写成剧本,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排练演绎舞台剧并成功搬上校园舞台,实现了传播榜样人物事迹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2019年,根据“中国好人”
“让肝救人”大学生村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徐锋感人事迹编创的话剧《星火》在校园公演并参加安徽省“青春理想”第七届大学生自创话剧展演获得一等奖;2020年,根据“中国好人”、被央视誉为“信义哥”的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牛志伟故事编创的大学生原创校园话剧《债》在学校公演并参加安徽省“青春理想”第七届大学生自创话剧展演获得三等奖。
2018年,学院举办首届“青春榜样”学生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共有43名学生受到表彰,有“学生工作榜样”“爱心志愿榜样”“专业技能榜样”“疫情防控榜样”“自立自强榜样”等先进典型。2019年,举办首届“榜样宿舍”评比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全院44间学生寝室受到表彰,获得“学霸之家”“家庭型”“舒服家”等冠名。通过对优秀学生及学生宿舍的选树活动,旨在奖励先进、树立标杆、弘扬正气,营造优良的学风、院风和党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五个一”实践工程融合赋能专业建设
结合党和国家年度重大学习教育主题,精心谋划党建工作与各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依托学院四个专业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师生党支部的资源整合,四个专业教研室和师生党支部共五个承办主体分别围绕年度主题各自举办专业创作展示活动。五项实践活动紧扣党建主题,又是专业教学实训活动,共同营造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融合高质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2021年,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实施党史学习教育“五个一”实践工程:新闻学专业举办“聚焦新时代,青春心向党”专题摄影作品展,同学们以自己的视角观察纪录伟大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举办“红色七月视频展播”作品征集活动,展播红色题材微电影、短视频41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作编排医护人员抗疫舞台剧《前夜》,国有难,召必至,白衣天使逆行出征感人至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通过举办红色经典诗文朗诵会讲述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师生党支部赴红色基地举行“学党史,讲故事”比赛,9名师生用平实的语言、感人的情节,讲述自己熟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实施迎庆党的二十大“五个一”实践工程:新闻学专业学生走村串巷,用镜头记录美丽乡村生动画卷,为党的二十大召开献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围绕“喜庆二十大,奋进向未来”主题,用微视频描绘讴歌新时代,一帧帧画面饱含学子情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青春颂·青年思政课”经典诗文朗诵会形式,让学生们在经典作品诵读中别开生面地聆听了一场思政“大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作反映重庆山火救援主题舞台剧《编号1053》,把救火勇士群像搬上舞台。师生党支部联合举办“学习二十大,党员讲故事”比赛,师生同台,致敬经典,教学相长。
2023年,学院谋划实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五个一”实践工程:新闻学专业师生通过镜头语言聚焦新时代,描绘新发展,百幅摄影作品呈现城市到乡村的魅力风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以“新时代、新变化”为关键词,创作短视频作品在“影像文传”平台发布,《春风有信,南坑花开》等12部作品获奖。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举办“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大学生原创剧本创作征集评选活动,《青春恰自来》等10部作品获得奖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在“礼赞时代华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诵读比赛中倾情抒怀,青春火花不断淬炼升华。师生党支部联合举办“学习新思想,党员讲故事”比赛,5名教师党员、5名学生党员用真实案例和真挚情感,讲述了党章守护者张人亚、时代楷模黄大年等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