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仰恩大学 - 《仰恩大学报》

向阳之处必有声

作者:□  21汉语言文学3班  李雅珍    
2024-11-10    

重阳节的山顶,阳光中夹杂着几缕寒意,风轻轻拂过,我的袖口沾上了风的纤维。抚摸着眼前的墓碑,一股刺骨的凉意从指尖传到心底。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洒下无数静谧的光斑,我站在那里,恍若陷入了一个绵长的梦境。

我们都叫她“天上奶奶”,她像天使般善良,总是无私地将自家养的鸡蛋和辛苦种的蔬菜分给每家每户。村里人都很照顾她,孩子们更是爱去她家玩耍。奶奶讲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如同一层层色彩,晕染了我的童年记忆。

奶奶的院子美丽得像天堂的缩影,尤其在秋天,黄灿灿的桂花开满了院中的月桂树,风一吹,香气扑鼻。奶奶仿佛是秋天的信使,那一道道诱人的桂花甜品便是她传递给我们的秋日问候。一罐晶莹剔透的桂花蜜抹在面包上,平淡的口感瞬间增添了沁人心脾的甜香;温热的桂花茶入口,暖流在舌尖流淌;糯糯的桂花糕,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

除了月桂树,最具秋日气息的还有院里的梧桐树。傍晚的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叶缝,星星点点洒满整个院落。和伙伴们一起踩在落叶上,嘎吱嘎吱的声音回荡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印象中的秋天,总是橙黄色的,弥漫着温暖的气息,树叶泛黄,阳光透亮,照得心事无处躲藏。奶奶常常静静地坐在门口,影子被渐渐拉长,那一抹孤独感在落日余晖中悄然生长。

奶奶的听力逐渐衰退,像飘落的树叶一般。村里人每次和她说话都得特别大声,于是原本寂静的村落,在一声声问候中逐渐热闹起来。为了回报奶奶的善良,我们决定凑钱给她买一个助听器。于是,放学路上,我们开始收集被丢弃的饮料瓶,父母起初不解,但得知我们的用意后,也在算钱时悄悄多给我们一些。终于,在寒冬来临前,我们凑够了钱。奶奶舍不得戴,只在我们面前才小心翼翼地使用,独处时,她则将它藏起,细心呵护。

一个平淡的秋日下午,我们在奶奶的院子里玩捉迷藏,奶奶悠闲地躺在躺椅上晒太阳。我躲在她的椅背后,问奶奶为什么要晒太阳,她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因为热闹呀。”我不解,太阳不是热吗?奶奶意味深长地回答:“奶奶在听向阳的声音。”还没等我细想这句话的含义,伙伴们就找到了我。

秋天,季节的脚步单调而无奈,绿了一春一夏的树,终于在秋风中褪去了青春,落叶簌簌,仿佛时光在凋零。天上奶奶的听觉渐渐消失殆尽,但我们依旧常常陪她聊天,她总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微笑着听我们讲述学校的趣事。她越来越喜欢在阳光下发呆,坐着看远处的风景,看着我们,直到太阳西沉,桂花的影子爬满她的身影。

几个秋天过去了,我们去了镇上的学校,不能再每天跑到奶奶的院子里讲述新鲜事,不能再踩着梧桐叶听那清脆的声音,不能再吃到她做的甜品,这成了我们日复一日的遗憾。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都在倒数着每个周末的到来。

记得那个秋天,差一点,没来得及跟奶奶好好告别。她只是反复叮嘱我们,要多吃点,穿暖点。

某一天,奶奶在院子里摔倒了,磕伤了脸,躺在床上休养了许久。大人们开始悄悄准备后事。我们从学校回到村里,站在奶奶的院门前,院落已经很久没有打理,花草树木被秋风打上了萧瑟的烙印。在梧桐和月桂枝干之间,露出一块空白,那缺口映着湛蓝的天空,飘着悠悠的白云。

奶奶依旧像往常一样坐在椅子上晒太阳。那天,我们跟她聊了很多学校的趣事,奶奶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们,眼中噙满泪水,那泪光写满了告别。后来我们才知道,奶奶当时已经完全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风掠过小院,带来了桂花和饭菜的香气。门前殷切的笑脸被焰火照亮,饭桌前的家常比记忆中的更加香甜。蟋蟀的叫声悠扬,连结起天际的晚霞与初月,像是将我们与过去的美好片段一一相连。

那年的秋天,仿佛特别漫长,像一段初现的永恒。

又是一个周末,车内的沉闷气氛让我们隐隐约约感到不对劲。车速飞驰,路旁的灯火如流,思念和岁月一同如流。人生有许多无法言说的忧伤时刻。

奶奶去世的头七,空气中弥漫着一层薄雾,村庄静谧得仿佛一切都停滞了。入夜时,交错的树影在秋风中颤动,浓烈的寂寞溢满天地。

最后一天,我们带着花圈,爬上了这座山。山路泥泞,残留的湿气未褪,前行的步伐愈发艰难。走到半山腰时,乌云退场,阳光登场,那一场庄重的悼念在阳光中进行。我想,天上奶奶一定很开心,在分离之际,有阳光相伴。

三年后,当我再次推开奶奶的院门,院中早已荒芜,满园沉浸在凉凉的回忆里。那月桂和梧桐都被砍去,雨来的时候,不再有叶片簌簌,阳光下也不再有金色的光斑跳跃。

梦醒了,阳光透过树影,仿佛树成了天空的心脏,还是那个云天叶落的秋天。我走下山,来到奶奶院前,那里曾是她晒太阳的地方,如今堆满了稻谷。回首望去,台阶上落满了思念的黄叶,每一片都承载着对奶奶的深情记忆。

长大后我才明白,奶奶所说的“向阳之处必有声”。向阳的地方,总有万物生长的声音,有家长里短的谈笑,有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还有天上奶奶孤寂了大半生,渴望陪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