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天的线上学习,有幸聆听了知名学府的资深教授对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授课,结合之前工作过的公司和经历的不同部门与岗位(行政人事部、物资采购部、生产部和市场销售部),再次加深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不仅印证了自己对人力资管理的一些理解,更重要的是明确了相关观点,如管理没有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人性是反感被管理约束的,因此管理要符合人性;薪酬和绩效既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基础等。
一直以来,人力资源工作在很多企业中被边缘化,几乎成为可有可无的岗位,其他部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理解更是苍白,以为就是招几个人、月底计造工资交个五险一金、平日里挑刺查考勤罚点款和处理点劳动纠纷。但是,这些所谓的理解都是肤浅的,连“知其然”都算不上。
举例招聘工作吧。在一些公司,大家只知道要招人,但能清楚自己部门的编制需要几个人的,知道的人估计不多。甚至有时候连企业也不知道应该给予这个部门多少员工的编制。并且很多时候,大家甚至抱着即使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就先找一个凑数用着再说的想法普遍存在。岂不知,培养一名合格的员工是多么地不容易,又要付出多少试错成本。甚至一些企业的部门不知道自己的使命,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工作浮于表面,疲于应付;甚至在三年五年之后,部门工作依然是毫无起色,员工都是凭借每个人的良心和自认为应该干什么去干工作,与企业要求的目标相距甚远。最后,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努力的工作,很多人都抱怨自己不被重视,但是很多人都不敢提自己这三年五年之中成长了多少。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将帮助企业从基础性工作做起,理顺企业管理的四梁八柱,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建立起基础的企业管理逻辑、组织和制度,让一切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企业的经营效益才能有希望实现,既定的计划才有可能完成。因此,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事情,决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如何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两天的课程,结合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和实践,更是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加深了认知:
一是了解理论,以理论指导实际把管理做实做深。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人力资源涉及到企业的人员配置和选择、组织架构设计、部门使命与职责、薪酬和绩效管理等核心工作,如何实现经营目标?如何确立部门职能和工作界面、如何激励人留住人?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成为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管理者对人力资源部门重要性的认知深与浅、支持多与少,决定了管理的结果。
二是了解人性,薪酬和绩效设计要符合和激发人性。
企业管理必须要结合人性的本质,方可事半功倍。管理是违背人性的,如何把企业经营与员工的基本需求(成就感、安全感、物质、精神、上升通道等)结合起来,也就是了解人性,利用人性,形成相互成就,合作共赢的关系,而绝对不是简单的制度化、强制性,更不是人情化、随意化,企业的发展才能走向有序的、科学的、稳健的车道。
三是了解管理的底层逻辑,坚持走知行合一的发展道路。
通过人力资源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指导企业的日常工作,形成统一认知,知行合一,持续推进。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其本质要求差距巨大,尤其是组织架构的设计、人员的配置、干部的任命、薪酬体系和绩效管理等都急需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给予指导,以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持续推进、强力优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识人和用人,然后就是激发人激励人,充分挖掘和发挥员工的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岗位价值。只有领导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建立起既是基础又是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企业发展才能事半功倍。
人力资源工作看似简单,似乎人人都懂人人会做,这恰恰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这些人往往只看到了冰山之上的东西,但问题往往都在冰山之下。当认知出现偏差,意见就会相左,阻力自然增大。所以,要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果,必须以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推演,也就是以结果引导行为,管理者们必须充分利用人性挖掘员工潜能,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才能推进企业高效发展。这也是企业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实现企业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叶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