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逢歌乐,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2024级新生这样说——
易洋、胡映雪是今年俄语专业的研究生新生,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她们踏入了校园,面对新的校园生活,她们更多的是期待与向往。提及未来时,两位表示“希望自己在充实的课堂生活中能努力学习的同时,在社交方面也能不落下。”如今的她们已经不是初学俄语的“小白”,所以对于未来拥有着更多的信心,也期望自己能在俄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自湖南郴州的王柳苏今年夏天如愿以偿被录取到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她怀着很大的期待:“我一直以来都对传媒专业有很大的兴趣,同时英语也是我的优势学科。现在的专业能够将外语与传媒巧妙结合,能够来到川外,我感到非常荣幸。”
日语学院杨天资同学谈及自己的专业选择时说到:“我的闺蜜在日本留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和她在异国他乡相遇。”从江苏南京到山城重庆,她对川外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走寻常路”,不同于自己生活的江南水乡,川外这所依山傍水、拔地而起的学校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高温滚烫恰如赤子之心,杨天资对自己在川外的未来规划满怀憧憬。“未来四年,我要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拓展专业学习能力,积极参加班委级委或校内学生会的竞选,努力争取专业的高绩点,科学规划时间,多考相关证书,同时还打算辅修第二学位,丰富自己的未来可能”杨天资如是说。
新闻传播学院新生郑雅心对国际新闻兴趣浓厚:“我平时很关注国际新闻和时事,然后再去网上搜索一些观点和分析的角度,形成自己的理论去分析那些国际现象。我希望能在川外结交新的朋友,跟他们一起分析时事,相信经过努力学习,自己可以从理论走向实践。”
被问及川外的新环境,2024级德语新生韩雨恬说:“早就对重庆山城的名号有所耳闻,没想到川外将‘山’体现得淋漓尽致,上来的山路就给我一个下马威,正好适合锻炼身体!”韩雨恬对迎新现场的氛围十分满意:“学姐们工作熟练有序,整个报到过程很快很顺利,服务态度很温柔,有问题都会解答,很热心,也给我赠送了学校的周边,非常感谢她们。”
钟凡是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新生。“这次开学与本科开学不同,研究生开学显得更自如,也更加意义非凡:“川外的校园坐落在歌乐山,就像攀爬学业的山峰,过程虽然艰辛,但是山上风景绚烂多彩。
初到川外,新生陈羽宁最大的感受是:“一路上的迎新站点、志愿者非常多,非常热心,让我感受到满满的人情味。在迎新工作者的帮助下报道完成得很顺利。”当谈到对川外的初印象,她说:“我感觉川外非常的国际化,无论是社团活动还是学生组织都非常丰富。”
日语学院新生李雪蕊分享了选择报考川外的原因:“选择报考川外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距离川外比较近,回家交通比较方便。另一个原因是我对外语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川外也是一个语言见长的大学,所以我想要在川外更好地学习外语。”
来自重庆秀山的张颜介绍了她的家乡:“我的家乡是重庆秀山,那里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我们秀山的宣传语就是书中边城,画里秀山,非常希望大家能来我的家乡游玩”。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时,她说:“大学是一个更加包容多元的环境,我希望我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成为一个自由包容的人,开心地度过我的大学时光。”
来自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的新生吴思琪对大学生活跃跃欲试,她说:“我很期待开学的新生活,这里和高中太不一样了。”她刚刚来到川外的校园,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此大展身手:“我现在立马就要去报四级,然后完成我这学期的目标。”“我希望她能够在学校照顾好自己,完成她自己的目标与梦想。”吴思琪妈妈在旁边笑着补充。
新生余欣阳报到时和父母在迎新墙前幸福合影。“我是重庆本地的,希望自己可以在川外好好学习,我相信川外会让我‘喜出望外’的。”
来自重庆的王婧霖就读于德语学院,此次她的父母陪同她一起来到学校。“虽然今天很热,但是学校热情的接待消解了天气带来的烦躁。”谈及为什么选择德语选择川外,她表示:“我自己很喜欢外语,我的姐姐也在川外读书,我自己也想留在本地上学,最后还是坚定选择了川外。希望我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兴趣,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也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在川外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王婧霖的妈妈对孩子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孩子能考上川外我们很高兴,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也很放心。希望孩子能在一个新的起点能达到更高的高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也要让自己的长处在学校得到发展。”
2024级的新生从不同的地方奔赴同一个目的地——川外。这里既是 过往读书岁月的终点,同时也是开启大学新生活的起点。愿2024级的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勇敢自由地去追寻心之所向,去做想做的事,去成为想成为的人!
(采写:于卓君 孙嘉康 钟凡 段雨彤 李晓妹 代禄艺 陈泽皓 蒲嘉丽 方毅 戴诗雨 欧梦蕉 李星燃/摄影:汤雅茜 葛浩文 王嘉莘洲 陈佳仪 代皓 欧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