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传承名著经典 弘扬戏曲文化
——六小龄童做客我校明德大讲堂

2024-11-01     浏览(158)     (0)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他,是英姿飒爽的美猴王;他,是经典不朽的孙悟空;他,是几代人儿时魂牵梦萦的偶像;他,是赢得无限景仰的表演艺术家。 10 月 28 日,1986 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 第六届 “金鹰奖”、“中国电影电视十大明星奖”、“全国十佳优秀演员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六小龄童——章金莱先生做客我校第 147 期明德大讲堂,为师生们带来“与经典对话,传承戏曲文化”主题讲座。 校博雅堂座无虚席,师生跟着“齐天大圣”重走西游路,重温了一代艺术大师美猴王的风采。

“慢慢地了解后,你就会爱上它。 ”讲座伊始,六小龄童从自己的经历出发,鼓励大家了解戏曲。 六小龄童出生于章氏猴戏世家,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熏陶,其父亲六龄童章宗义先生是著名的绍剧表演艺术家, 专功武生、尤擅猴戏。

“父亲教导我要‘择一事,终一生’。 ”六小龄童介绍道,他的二哥小六龄童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猴娃》的原型,从 3 岁开始演戏,虽然年少时意外去世,但哥哥的一生都在为演好猴戏而努力。 在生命的最后六个月,小六龄童给当时只有七八岁的六小龄童讲述《西游记》的故事,并告诉六小龄童:“当你成为美猴王的时候,你就见到我了。 ”父亲和兄长对戏曲的热爱和坚守深深影响着六小龄童,他深知只有不断求新求变,才能继承好、发扬好章氏猴戏。

1986 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曾对六小龄童说,孙悟空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个在每一集都是主角的人物,孙悟空的形象能否树立起来决定着电视剧《西游记》的成功与否。为了塑造好孙悟空这一角色,六小龄童深入钻研,苦练“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戏曲基本功,琢磨“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等情感,最终不负众望,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一角色。 “掌握技巧后,就要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人绝我化’。 这个‘化’便是最高的境界了,要将猴的动物性、人的社会性、神的传奇性融入一个艺术形象中。 这些塑造角色的要点,是几代人结合我国南北派猴戏、猴王的风格研究总结出来的。 ”六小龄童一边示范着动作,一边讲解道。

讲座末尾,六小龄童老师伴随歌曲《通天大道宽又阔》的节奏,迈着灵活的步伐,干脆利落地舞动着金箍棒,再现“美猴王”的风采,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六小龄童老师对现场师生说道:“只有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 ”他勉励师生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专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戏曲国粹。同学们纷纷表示, 这次讲座加深了自身对戏曲的认识,坚定了传承戏曲经典的信念。 “听完今天的讲座,我被老一辈艺术家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 作为德毅剧社的一员,我将用心捕捉生活细节,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努力塑造好每一个角色。 ”英语 2401 班的赵安琪说道。

李雨蒙 葛清州 高云涛 廖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