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见灯花微凉,情境微凉,难解我大梦后的惆怅,是以未领略那纵横九万里的中华文化,它们是那般美丽且易碎,让人心生怜惜,那我便披上衣裳去寻一寻那灿若星辰的文化宝藏和自然瑰宝吧……
晨曦惊扰陌上新桑,船儿追逐着行云流淌,见翠绿幽雅的湖面,满地落英缤纷,是独属于江南水乡的那份温婉气质。蓦地,那悠远的历史余温悄然在每一个雨季里散发,于是便沉醉于这瑰丽天地。我到达的第一站便是江南,“一年撑开雨巷天,姑苏之画越千年”也是戴望舒文字里的青石巷,见朝雨薄纱细柳,伴着炊烟、雾岚,行过桥畔,再入枕水人家,撑着油纸伞,是否也能遇见那个似丁香般的姑娘。当地的老人说:“古韵的油纸伞是历史的印记”,是西湖偶遇、以红伞为媒,“千年等一回”的美丽邂逅;亦或是“雨心碎风流泪,梦缠情绵深远”的深情不悔。每一把伞的诞生,都需要工匠付出若干的心血,因此,伞面也记录着岁月的厚重与雅韵。撑着油纸伞,心怀中式浪漫,就这样漫步着、漫步着……
天青色等烟雨,湿润记忆里的年轮,从《青花瓷》这首歌了解到你,烟雨替你浸染上青花的颜色,墨色为你勾勒出飘逸的身姿,自唐宋而来,风尘中带着素雅,于江南中呼风唤雨。偶然路过古老的堂院,见古铜似的双手正在捧着瓷土揉啊揉,佝偻着身躯,镌刻下永恒的画面。揉泥、做坯、印坯,再经过高温淬炼,洁白如玉,澄明似镜,待青丝华彩,釉色渲染,便成就出这惊艳岁月的礼物——青花瓷。记忆中的你,似墨般柔美、俊朗;似海棠般纷飞飘洒;如光泻于湖面;似流风回旋着飞雪,丹青、蓝白相隔着千年,于流淌的时光中焕发着生机,拨动着文人骚客的心弦。不妨让我替你聆听世人的耳语,倾诉你自千年而来的等待。
“春来江水绿如蓝”,此刻,江南正是好风景,“松郡棉布,衣被天下”,见过了伞和瓷,便来到了刺绣馆,偶然想起以前在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看过黄道婆制衣的故事,便觉很是吸引人。古人常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刺绣也是这般美轮美奂,像《江畔苇丛图》《鸳鸯戏水图》,都那般栩栩如生,仿佛可以看见芦苇轻荡,粼粼波光,温润着我的心田。在如今纷繁的时代,能以一针一线,绘就千里风光,万里河山,可谓来之不易、匠心独运。总之,刺绣的魅力还得待我们去领略……
侧耳敬聆,世人于典籍中窥探真知;极目远眺,华夏文明仍熠熠生辉。想托鸿雁替我向远方的家人捎一封家书,这是诗里所写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书信,寄托万千情思,然而当下,鸿雁不再,传书鲜有,传统书信被遗忘在时代的角落。君可见,《傅雷家书》里父亲对孩子的老牛舐犊的深情与厚望;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无尽相思;是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慢慢等待,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放慢脚步,怀揣着“鱼传尺素,驿寄梅花”的浓浓诗意,在空白的信笺上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墨迹,氤氲下岁月的芬芳,于快时代品味诗意书信中的千山万水。取一泓春水为墨,折一枝白梅为礼,书一纸风华绝代。
笔锋微凉,见这慢慢且无尽的文化传承之路,心中只余诉不尽的岁月悠长,几千年的风雨飘摇,却仍旧斩不断它们遗留的血脉,可否允我替你们永绽这熠熠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