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投入使用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初中生文本解读能力成为了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本文从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阅读教学入手,结合教材和教育实践,从图表助学厘清文本思路、补充阅读拓展解读视野、挖掘线索体会文本布局中寻找到了培养初中生文本解读能力的路径,助力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的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路径。
众所周知,在语文学习中“得阅读者得天下”,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备受青睐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伴随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语文阅读改革到来,区域性阅读课的同课异构活动此起彼伏,提醒更多的老师关注阅读教学,更新阅读教学理念,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但阅读教学常态课常常停留在“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还时有出现,这直接导致了初中生文本解读体验不够丰富,缺少提升文本解读的路径探究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和“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是对初中阅读教学和学生文本解读能力提出的具体要求,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立足教材,努力提升文本解读能力的阅读素养。
依托温儒敏教授提出的“精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经过教学实践的归纳和总结,我从以下路径入手来提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一、图表助学厘清文本思路
通过对部编本教材的归纳和分析,在部编本七年级语文的上下两册教科书中,只有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和第五单元的《猫》三篇文章在课后思考探究中采取了画图表阅读的方式来教会学生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以这两个单元中的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为实例,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来巩固默读训练,再次强化本单元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人生。
教材的单元设计是有意图的,课后习题的设计也是成系统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示范、设计或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相应表格,完成默读学习,学会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迁移的意识,力争完成单元文本解读能力的要求。
二、补充阅读拓展阅读视野
补充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去进行文本解读是一种有效地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的方法。这样的作品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补充,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相类似的作品的补充。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主题、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相同或相似的篇章的补充。补充相关文本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运用补充阅读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感悟作品托物言志方法的能力,唤醒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加强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育。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我们可以进行文本补充:在教学中适时补充作者的《哭小弟》,并尝试着减少学生模式化的回答,从内心引领学生去感知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被文章打动,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
三、挖掘线索体会文本布局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行文思路,挖掘文章自身的线索,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有很大的帮助。以部编版七年级《一颗小桃树》为例,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小桃树的经历,一条是“我”的经历。在文本解读中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小桃树就是另外一个“我”,从而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明白生活的哲理是本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我”和小桃树成长的环境、成长的经历、面对挫折的态度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本课教学我们通过挖掘文章的两条线索进行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到了小桃树和我一样,成长的环境都不好:小桃树长在角落里被遗忘、被猪拱过,还有人想砍掉它;“我”呢?生长在农村,带着满心期待走进大城市,却发现自己的渺小,生活的不易。成长经历也类似,充满了磨难:小桃树好不容易开花了,却遭受风雨的摧残,在雨中不住地摇摆挣扎;而“我”满怀期待要大干一番事业时,却发现自己的幼稚和天真。但“我”和小桃树面对挫折的态度却不同:小桃树任凭雨水不住地拍打,树尖上还有一个花朵顽强地生长着;而“我”脾气越来越不好,心境也越来越老态。“我”和小桃树不同,它顽强,“我”颓废。但“我”和它又相同,因为我看见它,内心受到震撼,重新振作起来,所以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我”和小桃树之间建立了联系,告诉了我们只要不屈不挠地战胜困难,终将会迎来美好的生活哲理。在一篇文章内进行文章谋篇布局的探索,理清线索,能让学生感悟作品的人文情怀,把语文阅读中获得的核心素养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变得坚强而又充满活力。
文本解读能力就是在充分挖掘和使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进行行为或心理体验的过程,这样的体验可以采用图表、补充阅读和挖掘文章写作线索来进行感知和提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在部编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学习各单元的知识,正确地使用词语、语句表情达意,正确解读文本,拥有和提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水平,构建自身的思维体系,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和弘扬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审美情趣,形成个性,丰富人生的体会。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5]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徐晖.部编版初中语文“革命传统教育课文”的阅读教学探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7]后小康.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方法[J].阅读写作.2019(4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