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出头的小苏,最近碰上了一个麻烦事。几个月前自己的左小腿毫无征兆的,开始肿胀并且伴有阵阵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下肢传来的疼痛渐渐地加重,并且左小腿摸到的肿块,也明显在逐渐变大。小苏的家人带他去了多家医院就诊,在经过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检后,考虑小苏患上了,骨肉瘤这一罕见的骨肿瘤。
小苏在网上了解到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最为常见恶性骨肿瘤,特点是肿瘤产生骨样基质,常见于青少年,好发部位多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的干骺端。形成的瘤体多呈现为梭形,并常累及骨膜、骨皮质及髓腔。多有持续性局部疼痛,疼痛逐渐加重,尤其是夜间。常伴有局部肿块,且附近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表面皮温升高,静脉怒张,可以伴有全身恶病质表现。治疗不仅需要大剂量的化疗,还需要进行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并存在着截肢的可能。因此最初寄希望于中医保守治疗,在一段时间的中药外敷后,效果有限且肿痛反复发作,甚至出现左膝关节的活动受限,外科介入刻不容缓。
经过多方打听和比较,小苏的家人了解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与骨病骨肿瘤外科郑鸿主任在骨肿瘤患者的处理,尤其在恶性骨肿瘤诊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
骨质疏松与骨病骨肿瘤外科主任郑鸿教授在接诊后为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发现小苏的左小腿近端外侧可见一隆起肿物,皮温高并伴有明显的压痛,质地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左膝关节活动受限。影像学资料上也可看见腓骨近端的巨大的瘤体。完善相关检查后,郑鸿教授指出,这是罕见的腓骨近端骨肉瘤。
为了给小苏拟定最佳治疗方案,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医疗护理专家团队迅速集结,郑鸿教授牵头由淋巴瘤专科陈兴贵教授、影像科吴永峻教授、核医学科王东教授,病理科景志亮博士等多位骨干专家进行MDT。会诊中郑鸿教授指出,瘤体所处的位置涉及血管、神经的走行,手术治疗难度高。然而骨肉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致死致残率极高,需要尽早手术治疗。早期骨肉瘤的治疗仅靠截肢,5年生存率不足20%,原因在于骨肉瘤极易出现肺转移,截肢并不能改变结局。MDT团队迅速为小苏量身定做了一套联合诊疗方案,完成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进行“骨肉瘤瘤段扩大切除术”及“人工肿瘤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行术后放疗。
人工肿瘤膝关节置换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手术。郑鸿教授是粤西地区最早开展进行骨肿瘤手术治疗的专家,从医以来,开展大量各类良性、恶性骨肿瘤手术,对于骨肿瘤相关手术驾轻就熟。在淋巴瘤专科团队协助下进行术前辅助化疗后,2023年11月17日上午,团队助手刘志军医生、蒋华生医生的密切配合,唐靖主任率领麻醉团队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奋战,十分顺利地完成人工肿瘤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理提示:普通型骨肉瘤,肿瘤坏死率约为70%,未见明确血管及神经侵犯。
手术后,在郑越瑜护长及医护人员和家人的精心护理下,小苏的病情逐渐好转。术后3天,小苏已经能够独立行走,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小苏和他的家人还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郑鸿教授表示,关于现在骨肉瘤是否还需要截肢这个问题,答案是很明确的,目前骨肉瘤的保肢率达到了90%以上。外科理念和技术迅速发展,为骨肉瘤的保肢创造了条件。骨肉瘤保肢手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在粤西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未得到广泛开展。本次手术成功开展,标志我院骨肿瘤专科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党委及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在恶性骨肿瘤在保肢方面技术诊疗取得长远性发展,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为粤西恶性骨肿瘤患者治疗带来福音,也是我院骨肿瘤专科前进脚步跨越式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