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决定稿起草过程中把握的重点之一,是“抓住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凸显改革引领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重点任务、指出了主攻方向。
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的高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调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改革的顶层设计始终把握住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要求,坚持以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谋划推进。《决定》提出要聚焦七个重点,即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正是全局性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体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领域。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等,让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涌动汇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我们还要勇于突破体制改革的难点,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妥善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改革和法治、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做大经济蛋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更加明确,就是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决定》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市场潜力,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使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善抓关键、找准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发展,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意义重大。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既要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促使全局与局部相配套、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也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加强改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加快形成优势互补,拓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和力度。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文章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24年08月29日第5版,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