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推动“新疆农业人才培养项目”落实落地,明确校外导师的角色与职责,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0月3日至7日,新疆农科院校外合作导师培训班在我校举办。培训班为期5天,31名校外合作导师、32名校内导师以及21名研究生参加培训。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授、现场教学等,提升校内外导师综合育人水平。学员们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充实、针对性强,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副校长陈玉林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了首场专题报告,阐述了我校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所贡献的西农智慧,以及在服务“三农”领域所突出的实践成效。副校长房玉林出席结业仪式,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与新疆的合作,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深我校与新疆的紧密联系。
我校与新疆农科院于2024年4月签署《校院科教合作协议》,决定在特色产业领域率先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为新疆发展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经过严格筛选,新疆农科院遴选36名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丰富产业服务经验的优秀专家担任首批校外导师。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推动双方合作、促进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漪漪 巫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