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成都文理学院 - 《文理学院报》

青春在烈日下淬炼 梦想在军训中启航

——学校2024级学生军训纪实

作者:邓思雨  梁周玲  刘昌华  王思粤  王朝悦  章念锡  张子皓  朱子杰    
2024-10-22     浏览(111)     (54)

编者按

九月的太阳晾晒着宽广的草坪,旗帜在风中飘动。迷彩汇聚,一列列整齐的队伍踏着步,落地有声。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标准,每一声口号都响彻云霄,他们目光坚毅,身姿如松,正步所过的地方,是砥砺奋进的青春;不动如山的坚持,不惧烈日的坚毅,湿透的橄榄绿是独属于他们的历练与洗礼。


9月16日上午,学校于第一运动场举行2024级学生军训开训典礼。本次军训由学校军训团精心安排、多方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打造,150余名教官,学生军训带训干部及2024级全体学员参与。近年来,文理高度重视军训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培塑学生核心价值观、提升身体素质、磨炼意志品质、培养良好作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们在军训中体会到军人的奉献与担当,为国防建设和军事人才输送贡献文理力量。


“希望文理学子能把军训作为自己成长的助推器,在军训过程中锻造强健体魄、提升综合素质、深化国防观念、厚植爱国情怀,学好大学第一课。”

晨曦微露,朝阳缓缓跃出地平线,金色的光芒倾洒在校园,为葱郁的树木披上华彩。操场上,战士们已然待续,严肃静默,听令而动。“要认真学习军事训练相关知识,掌握军事基本技能,自觉弘扬人民军队的意志品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看着台下聚精会神的2024级学生军训团学员们,学校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学生军训领导小组组长高华锦,殷切寄语,“希望文理学子们能把军训作为自己成长的助推器,在军训过程中锻造强健体魄、提升综合素质、深化国防观念、厚植爱国情怀,学好大学第一课。要在军训中学会吃苦、学会坚持、磨练意志品质,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突破自我,从外而内升华,让自己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晴空万里,军训场上的同学们在烈日下傲然挺立。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口号在天穹释放,一组组整齐有力的踏步声撼动大地,一步一履尽显文理学子的英姿飒爽。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军训团政委王亚军谈到,“要在军训中相互鼓励、团结协作、厚植同学情谊,参训学生要自觉树立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合作,形成团队力量,共建团队精神。文理学子要能懂得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哲学,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突破自我,努力用汗水与付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军训期间,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开当天军训的总结会,辅导员老师每天晚上回到连队后也要进行一个点评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副政委刘洋绪说道。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一批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贡献的时代青年,学校选派了90名学长学姐担任教官,发挥朋辈引领的作用,并在开训典礼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分团委,为军训提供坚实的政治力量。“我们在军训期间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比如开展歌咏活动。同时,今年学生的参与度都比较高,在准备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让学生集体意识、思想认识都有了更大程度上的提高。”

简洁的办公桌上,文件摆放得整整齐齐,散发出严谨与认真。边角的一盆绿植盎然,为严肃的环境增添了一抹清新与活力。看到同学们的努力,刘洋绪很是欣慰,“这是这几年来军训情况最好的一次,尤其是学生们的时间意识、思想意识,调动得比较好。加上今年高温暑热,但很多同学在坚持训练,这让我们很感动。”对刘洋绪而言,军训团就像那盆绿植一样,蕴藏着无限可能。他相信,在军训汇报表演上,2024级学生军训团可以拿出气势,展现出文理学子的精神面貌,体现出今年的军训特色和别样成果。

青春信仰让精神天空辽阔,青春志向让奋斗坐标高远。这些年轻的“军人们”正在训练场上生长,他们在军训的磨砺中逐渐褪去稚嫩,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就像茁壮成长的盆栽,略显青涩,却充满着向上的渴望。他们怀揣着爱国情怀,怀着初心和梦想,在文理这片沃土上,唱响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战歌。


“希望我们的军训学员提高自律性,在军训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军人生活,增强自身的爱国意识。有勇夺第一的精神,在未来能展现出我们文理学子的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

一代人的成长不止一代人的付出,一代人的梦想也需要代代人的奋斗。这场9000余人的军训背后,是前辈筑成的保障墙。他们满怀期待,用经验凝结成逆耳忠言,用伤痛凝结成严格训练。

微风和煦,光芒万丈,为训练场上的将士披上了一件黄金战甲。已经担任了四载成都文理军训训练的3营营长周志强,感触颇丰。“希望我们的军训学员提高自律性,在军训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军人生活,增强自身的爱国意识。也希望他们有勇夺第一的精神,在未来能展现出我们文理学子的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

有着十二年当兵经验的8营营长李明志,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在训中的任何一个同学”的宗旨,将自己的所学融入训练中。夜幕降临,灯光弥散,草坪泛着光。李明志被同学们团团围着,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那些令人振奋的红色故事。“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在军训中强身健体,更要对国防知识有所了解。”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20连连长姜茂站在操场,望着这群青涩的文理青年,有感而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退伍后听到这句话,内心依然感到热血澎湃,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去为祖国贡献力量。所以我更希望能把他们带好,给他们上一节国防教育课,让他们去理解国防教育和作为军人的精神意志。”学会直视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在这群文理学子心底埋下参军种子,才能静待向阳发芽。

“以前作为军训学生站在队伍下面,感觉十分累、十分苦,但想着这算是一种考验,也就坚持了下来。现在作为军训教官,更想体现一个老师的作用,教育并引导他们向着国防教育踏出第一步。”从学生到教官,身份的转换给27连的教官李明朋带来了别样的体验。从参与学校战旗红组织提高教学水平,到在军训中学生为本,李明朋心思明悟,以身作则,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化为春风,浸润学生心灵。

风吹秋树,黄叶翩翩而下,落在26连副指导员谭强霖的脚边。“我们几乎全天陪同着他们,时刻关心他们的身心状态,我自己也会与他们同吃苦共奋斗。”第一次担任副指导的谭强霖不可避免地有些紧张,但对这些初入军训场的学弟学妹们,他想尽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军训生活。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烈日下的陪伴,松懈时的鼓励,伤痛时的关切,谭强霖用自己的行动安抚着同学们疲惫的心。他不仅是副指导,更是26连学员心中那可亲可敬的学长。

阳光透过树隙留下斑驳的影子,风摇晃着将青草香送进绿海。他们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责任,以真心传递温暖。这段军训旅程,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军独行,橄榄绿的波涛中灯塔明亮,前辈们正为文理学子保驾护航。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些青春最美的印记,这一路的军训风采,成为教官、指导员和学生最美好的记忆。


“军训磨练了我的意志品质,我想在日后的生活中,也会多一份勇气和毅力去解决困难。”

“一二一!一二一!”嘹亮的口号在操场回响。从戴上军帽开始,成长也在悄无声息地展开。对于16连的李炼而言,那些军训中所有的疲惫,都抵不过收获时的喜悦。“虽然脚上磨出了水泡,但军训磨炼了我的体质和心理。连队晚上的拉歌环节更是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集体荣誉感和获得感。”看着正在被纠正动作的同伴,李炼有些感触,刚开始的自己也总是犯错,但随着教官的指导,日常的训练已然游刃有余,“军训让原本意志力不够坚定的我多了坚持的动力,我想在日后的生活中,也会多一份勇气和毅力去解决困难。”

“我总是顺拐,教官也耐心地帮我纠正了很多次。在教官的帮助下我已经改掉了这个毛病,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进步。”尽管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尴尬瞬间,可能为别人带去一点欢乐,缓解军训压力,本身便是幸福所在。“以前我还会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经过军训,我认为每个人的闪光点其实都不同,没有必要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16连的冯文瑄如是说道。拨开迷雾,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是她在军训期间最大的收获。

夜风卷走了白日的闷热,月色与迷彩交织。“我们围坐在一起唱歌,有同学注意到了天上的月亮,惊呼一声,整个连队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抬头看月亮。”这是13连的沈心月在学校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我们靠在一起,安安静静地注视着月亮缓缓升起。”纵使异乡的中秋增添了思家愁绪,但同伴特殊的温暖也可以将这份愁绪融化。这是军训,给予她的一段难忘的中秋回忆。

军歌嘹亮,在绿茵地奏响;节奏铿锵,在蓝天下回荡。文理学子并肩而行,在悠悠的风声中,展示着炉火纯青的动作,摆臂、踢腿、挥拳,“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无论多困难,也会迎难而上!”这场洗礼之后,稚嫩的文理学子,将无惧前方,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