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虽已近深秋,但自贡的大地依然热辣滚烫。
同样“热辣滚烫”的还有他们——这是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从校园到职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从现代到传统,他们也在变幻般的时空中找到了更重要的前行力量。
他们说,无关乎年龄,也无论你从哪里来,一入吉林油田便是吉林石油人!回溯65年前的今天,他们有“新声”——
蔡曦曜:
“有一种情怀,永远不会改变。”
我一直信奉这样的人生信条,“改变不会自己发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但我更知道,有一种情怀,吉林石油人永远不会改变。
65年前的今天,是一个载入吉林油田史册的日子。我虽不曾经历,但在去年新入职大学生培训之时,我曾对那段艰苦创业的历史有着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尤其是吉林油田土生土长的“五上”精神,我们新一代石油人责无旁贷。
在川南工作的一年,我虽然常常被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所困扰,但更多的是被奋斗的激情和成就感所环绕。这块土地,对吉林油田而言,年轻而有活力,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开始参与到各个项目中,成为一名真正为“快上川南”贡献力量的人。面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我不骄不躁,将学校所积累的理论功底锻造成为攻克实践难题的“利器”。我先后多次参与了钻井作业和气田开发项目科研实践,这使我更加直观而深刻地了解了天然气工业运行方式,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团队的力量:每个人都胸怀大局,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着,大家相互支持,协同作战……这使我常常不停地想,几十年前的那股“五上”精神,依然在这里。于是,我无畏困难,毅然前行……
胡瑶瑶:
“吉林油田,就是我的家。”
计量、分析,这两个字眼,看着都有些枯燥,何况每天都需要重复呢?可这是我的工作。
来到吉林油田,来到川南天然气勘探分公司,是我自己的选择。可我又常常在一次次跑钻井、压裂、集气站等现场,身心疲惫之时,产生短暂的迷茫。对于女孩子而言,我真不知道这份工作适不适合我……直到一次次看到这栋办公楼午夜的灯火。
由于新区新领域,工作多问题多难度也大,这里的每个人都顶好几个人用,大家白天忙不完,就常常晚饭后继续加班,没有谁要求,也没有谁计较报酬。这场面,常常使我想起每个吉林石油人都耳熟能详的“争分夺秒,抢着时间上”“遇到困难,迎着困难上”!“五上”精神,依然在这里闪闪发光。
于是,感动之余,我能做到的就是迅速融入这个大家庭。一年里,我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主动向老师傅、前辈请教和学习,将钻井、压裂和集气站等各个现场都当成学习的课堂,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我更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吉林油田,就是我的家!
邹琴:
“迎着青春的朝阳,我们上。”
来这里一年多时间,“三分天下”“快上川南”等是我听到最多的词汇。而如今,我又常常将这些词汇与另外一个名词相连,那就是“五上”精神。
我虽不是油田子女,但在我所就读的西南石油大学里,早已深深感受到了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无畏与豪迈。这种精神的力量,也成为我走出大学门就入“石油门”的动力源泉。
吉林油田创业的薪火,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我手捧着这份生生不息的希望,肩扛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此时,已在川南摸爬滚打了14个月。
这400多个日日夜夜,组成了我充满挑战与成长的一段历程。从初入川南的陌生到逐渐融入,我感受着一路欣喜。我大学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而来到川南,由于工作需要,我接触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却是钻井管理岗位。面对钻井现场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繁多的技术细节,我常常感觉无从下手。但是,身边都是热心的领导和同事,都是热心的哥哥姐姐。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逐渐找到了学习工作的正确方向,也认识到了川南在吉林油田“三分天下”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作用。作为其中一员,我倍感荣幸,也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
许多天来,每当看到大家起早贪晚的样子,我常常感到,川南的效益建产,不仅仅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精神传承。解放思想,打破框框,争分夺秒,迎难而上……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今天,是吉林油田发现65周年的日子。而这个日子能成为我作为石油人的一个印记,我是骄傲的,也是荣光的。我知道,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无论还有多少困难和挑战,迎着青春的朝阳,我们都会大喊一声“我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