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立军教授团队与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剑桥大学Samuel D.Stranks教授团队合作,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界面优化设计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围绕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电子传输层界面优化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创新性地引入包含一组含氟胺配体有机分子的定制二维钙钛矿插层,从而改善界面接触,优化电子提取和传输过程,实现了相应尺寸下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当前世界最高效率,成果以 “Homogenized contact in all-perovskite tandems using tailored 2D perovskite”为题,于10月14日发表在Nature期刊。
该工作首次揭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顶部电子传输层界面较差的均匀性对大面积电池器件效率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优化策略与原子尺度的机理解释,有助于解决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难以提升的科学难题,对钙钛矿光伏模块的最终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