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霜荏苒,居诸不息。感谢我在农大的一切都有始有终,便能容纳所有不期而遇和久别重逢。
你好·农大
2015年9月,我踏入农大校园,带着好奇羞涩的目光打量着这位古典美人。自铭贤南路的尽头步入农大西大门,在此等候许久的学长学姐们就热情地围了过来,一路指引着我们完成新生报到任务直到13号宿舍楼下。初秋的农大校园好似一场电影的绝美空镜,耳畔传来的是人声鼎沸,映入眼帘的是绿树阴浓、繁花争荣,鼻尖萦绕着似有若无的绿草清香。新生入学没多久,军训便如期而至,时至今日,我依然能记得在烈日之下汗水划过脸颊的感觉,依然能记得教官的严厉与鼓励,还有硬邦邦的军训鞋、充斥着汗水味道的篮球场、训练结束后向谷园奔跑时候的喘气声。在农大最初的日子里,有温柔的辅导员、负责的代班帮助我们融入学校,我也认识了大学时期最知心的朋友,他们陪我度过成长的阵痛,也见证了我痛苦痊愈后的新生。
奋斗·青春
作为刚入学的萌新,我自然对一切充满了探索精神,我大一申请加入校社联、竞选团支书、组织参加文体活动。适应了大学生活后,我不再满足于学校内部的活动,于2016年到2017年连续两年报名参加了资源环境学院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我负责采访当地村干部、村民,梳理、撰写采访稿。
在实践过程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专业知识的浅薄,也真正地从内心开始认同“用脚步丈量土地基层”。2018年我参加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展土地利用与规划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考察。在汾河二坝学习农田水利规划与利用实例、考察灌溉设施;在代县万亩高标准农田学习工程资料和土地整理程序;在平朔露天煤矿参观采矿工艺流程设备、矿区复垦全貌,学习矿区乡村振兴典型村落土地利用转型发展实例;在山西大同县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考察火山地质地貌及旅游用地发展规划。
在我奋斗的青春里,农大就像一对宽厚的手掌,托举着我采摘自己梦寐以求的星星,在我奋斗的青春里,农大就像一个温暖的怀抱,为我隔绝逐梦路上的风霜雨雪。
不说·再见
四年,我还没有仔细地观察植物园的一草一木,还没有认真地抚摸过山西铭贤学堂旧址的一砖一瓦。但是四年时间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校风,恩师们“甘于奉献、敬业乐教”的教风,朋友们“勤奋学习、注重实践”的学风。四年,我深刻地明白了什么是服务“三农”,为何服务“三农”,怎么样把论文写在广袤田野和广大农村土地上。恩师们润物细无声的教诲必将永远铭记于我心底,农大古朴厚重的历史底蕴必将永恒镌刻在我的骨血之中。
我的农大,我的恩师和朋友们,在广袤的空间和无垠的时间中,能够与你们共赏同一枝花共渡同一段时光,已是我的荣幸。我并不打算说再见,不是因为这个词会让人怅然若失,而是因为我会再见到你们,我要再见到你们,可能是在明年,可能是三年五年,我们总会再次相见,我相信。
朴素勤奋,崇学事农。
立足三晋,服务三农。
春雨润物,薪火相传。
晋水流深,千里思源。
祝愿我的母校,明天更加美好!
(本文选编自“我们的故事”征文集,作者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5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