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土木与交通学院

深化改革强内涵 特色发展谱新篇

2024-10-25     浏览(124)     (0)

该文章总结了土木与交通学院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深化改革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学院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人才培育、产教融合、开放办学等方面的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学院将继续推进改革,以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翻开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学校“放权赋能”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下,学校土木与交通学院师生凝心聚力,务实笃行,“践行改革举措、深化自主办学”的理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借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用改革解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激发动力 在改革创新中勇担当

在“改革创新突破年”“管理质效提升年”“能力作风建设年”三大行动中,学院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推动“放权赋能”走深走实,全面激发学院教职工发展建设的源动力。学院将创新发展放在“关乎学院生存”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实施“一把手”工程,提出“人人都是改革突破工作者”的口号,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专职抓、相关科室配合抓、各个教研室搭配抓”的创新改革工作机制,改革效能全面释放。

增强活力 在主业主课中谋新篇

学院着力推动产教融合,坚持赛教融合、注重专创融合,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构建立体、多元、开放、互动的育人格局。精心策划并举办“在潍坊 知潍坊 爱潍坊”系列活动,探索“企业出资、跨院联合、校地共赢”的共享教学模式,成功举办风筝创意设计大赛、海绵城市系列设计竞赛、潍坊地域建筑速写比赛、工业遗产研学夏令营等活动。成立学科竞赛指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指导小组,加强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以研促学、以赛促练,显著提高了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获奖的数量和层次。将新农村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热点问题引入10余门课程,由设计和施工企业的工程师带领学生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地,形成多方联动、开放共享的教学模式。

提升能力 在人才培育中促发展

学院切实增强人才战略意识、储备意识、服务意识,积极营造聚才、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释放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贯彻学校党委决策要求,优化激励与保障兼顾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人才效应显示度。设立教师工作坊、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定期开展博士述职等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持续激发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汇聚合力 在开放办学中求突破

学院扎实开展校际合作,深化与青岛理工大学、聊城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借力借智推动学院内涵建设。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地方发展需求,构建与周边区县校地合作新模式,设计城市康养综合体方案,开展乡村规划课题研究,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在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德才集团、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昌大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建立“专业共建、课程共设、师资共聘、资源共享”的合作办学新模式,加强与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沟通,借助优势资源做好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站在新起点,土木与交通学院将继续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改革的方法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以改革的成效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中,贡献土木与交通学院的一份力量。(刘湖清 杨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