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

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奋斗路上守护荣光

2024-09-30     浏览(32)     (0)

赵玉英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她是一位热心辅导员,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她搭建平台,创新实践,做“三全育人”的践行者,同时关爱学生,激励进取,做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她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致力于大学生孝道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个人简介:赵玉英,女,中共党员,副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学习能力指导师、心理行为训练师、高校生涯课程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曾荣获辽宁省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活动先进个人、“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阜新市优秀团干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39项。主持辽宁省级课题 8 项,发表学术论文 24 篇,主编《大学生孝道教育导论》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 5 部,11篇学术论文荣获省级奖励。

同莘莘学子亦师亦友,与时代青年同心共进。自 2006 年入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她历任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教育科科员、院学生工作部主任、院团委书记等职务。十八年耕耘筑梦,6000 多个日夜陪伴,她始终坚守立德树人一线,用心、用情诠释了一位辅导员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热爱与执着守护着高校辅导员的荣光。

搭建平台,创新实践,做“三全育人”的践行者

她立足学院学科专业和学生实际,构建了“六为一体”学生教育管理平台,提出了“六砼”人才培养目标,为学院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设计了清晰的思路;在学院内积极推行学生骨干作用考评机制,调动学生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砼”级寝室评比和免检寝室的试行工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生寝室文化,收效显著;创新“六进班级”工作模式,让

-----------------转版-----------------

(上接二版)企业、校友、教授、博导、博士、学优生等走进学生班级内部,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放大作用。在企业进班级模式下,让对接的企业文化进驻到学生班级中,聘请企业班导师加以指导,以企业文化特色给学生班级命名,一个个鲜活的教学班又以“盾构铁军班”“品茗班”等新姿态活跃于学生群体中,形成了“1+1>2”的育人实效。

她始终坚持在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功夫,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养成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组织三大平台,打造学生积极的精神域和行动场。“青春向党,筑梦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在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辽宁日报等主流媒体共发布媒体稿件 100 余篇,发布宣传视频 5 个。学院烛光志愿者协会联合阜新市疾控中心、阜新市血站等部门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并得到了全国高校防艾基金的资助,相关事迹被辽宁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近年来,学生中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2 人、“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3 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 人、“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 人、“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1人,共青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学生团队 2 个,辽宁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7 个。学院荣获了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辽宁省先进团委、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和阜新市五四红旗团委、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她组织承办了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辽宁省分区赛,来自辽宁省内 25 所高校的 200 余名师生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充分表达了对结构设计的热爱和创意;组织举办了辽宁省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辽宁省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等省级赛事的校级选拔赛,以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职业规划大赛等重要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她充分发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轴心作用,通过六个学生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与探索,助力学生在各项科技学术竞赛中屡获佳绩。三年来,学院学生团队及个人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 24 项、省部级奖励 100 余项、市校级奖励 300 余项,其中学生在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1 项,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三等奖 1项等。关爱学生,激励进取,做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她以“走进学生心灵,倾听学生心声,服务学生成长”作为学生工作理念,以不变的热忱时刻用真心、诚心、爱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精神服务学生。

在疫情封校期间,她与学生同吃同住,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核酸检测,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平安度过疫情保驾护航;她用自己默默无闻的行动帮扶着每个有困难的学生,无论是心理上存在困惑,还是生活中存在矛盾,她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永远是学生的坚强后盾;2024 年,学院的 1 名学生被确诊为白血病,学生家庭为普通家庭,无力承担高额的费用,她经过多方联系和沟通,带头捐助并号召全校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为该生送去温暖,共为学生家庭筹集善款 10 万余元;她建立了“内省 + 外辅”双动力学业指导体系,通过提升学生元认知能力、学院入选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宝典和全国百家优秀案例的“甲老师”讲堂平台、“一帮一”朋辈互助学习小组等方式,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育英”文化育人工作室的负责人,她以工作室为载体,积极探索和构建“党建 + 文化”协同育人模式,从“党建 + 文化阵地”“党建 + 文化主题”“党建 + 文化载体”“党建 + 文化典型”四个维度开展协同育人模式探索。2023 年,在辽宁省高校辅导员高级研修班上,她以文化育人为主题进行经验交流。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做成长成才的筑梦者她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通过言传身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教育全过程,用情用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学生孝道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遵循人的心理过程发展规律实施孝道教育。她为学生主讲了多场《今天你微“孝”了吗》孝行公开课,开展了广读孝贤书———书评活动、一封家书等孝道主题活动,把总结凝练的孝德格言———“亲必躬,师必敬,友必信”制作成展板,挂在每个学生寝室,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宣传。为助力孝道教育的开展,指导成立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在全校范围内首次推行了大学生孝文化节,并在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中以《成长与感恩》为题进行经验交流。

她在讲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等课程的过程中,将辅导员工作中的鲜活案例融入课堂,引领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学深悟透。她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次被评为校辅导员示范课、校辅导员“课程”育人课程建设示范课程、全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学校联盟示范课、全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学校联盟优秀教案等,多次荣获校辅导员学术重点团队负责人、辅导员学术团队带头人。2024 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推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过程中,她积极探索和设计,发挥示范作用,为全体辅导员进行相关解读。

(党委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