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南学院 - 《湘南学院报》

假期的抉择

作者:□ 左 琦    
2024-05-31     (0)

文章描述了作者的儿子在学校寄宿,尽管学习任务紧,但他更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作者和丈夫都希望他多陪伴家人,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和家人一起回老家。作者通过回忆儿时陪伴和养育的深情,最终说服儿子做出决定。

读高中的儿子寄宿在学校,每半月才回家一趟。长得高大壮实的他,全然不像孩童时那样,随时可以被我搂在怀里。

体现对他的亲昵,只能换成别种方式。譬如,在他回来时备好足够丰盛的菜品、零食、水果,看着他大快朵颐我也满足舒心。他只接受一种情况下我对他的触碰——处理他额头上的青春痘,帮他涂抹必要的护肤品。

端午假期临近,儿子提出,哪儿也不去,学习任务紧,回老家路上耽搁时间,在长沙待着挺好。

这个理由,貌似站得住脚。

我说:“学习肯定是你的第一要务,但外婆年纪大了,我们是否能多些陪伴?”

丈夫轻笑:“怕是你有更重要的活动吧?”

儿子沉默半晌,实话实说:“我答应了同学,有两场聚会要参加。”

没想到不回老家的原因竟是这个。原来,在儿子心中,学习不是最紧要的,亲情同样也可能不是。所谓的同学聚会,无非是市中心商圈内的吃喝玩乐,表面的浮华与热闹,很容易成为少年心中的神往。不可否认,同龄人的玩乐是人生一大快事,有共同话题共同喜好亦让人产生愉悦。但到底人生最应该看重什么,不到一定阶段,他是无法顿悟的。

“那若是我和爸爸都陪外婆过端午,你自己能打理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吗?”虽然儿子已能自食其力,但我还是不免担心。

“当然!我自己煮面、炒菜,不行就点外卖!”儿子兜里的压岁钱攒了不少,他自然是饿不着。

可是,爱睡懒觉的他会否按时起床?体重攀升的他有没有健身计划?没有我们监管,手机使用是否毫无节制?

种种忧虑纷至沓来,这是一个母亲的育儿综合症又犯了。尽管,我在竭力抑制。

无意用蛮力扭转儿子的想法,若是他内心不愿意,即算跟随我们回了老家,也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孩子大了,绝非小时候训斥一两句责罚两三下就能乖顺那么简单。他有自己的主意。

“你再好好考虑一下,离假期还有一段时间呢!”丈夫认为这不一定是最终结果。

某天晚上,儿子从学校打来电话:“妈妈,我反复考虑,还是决定不回去。”

彼时我正忍受着羽毛球击中眼球的胀痛。儿子的这句话,似乎像另一只球,击中我的心。他大概是真的需要有一片自我的天空了吧!

“哦,那行!”我不想多说。以后的很多路,都得靠他自己去走,不是吗?

假期到了,儿子从学校返家。我正收拾着行李。

丈夫等着某种转变:“你想好了,不跟我们回去?”

儿子说:“是。”

丈夫有些气急败坏:“在你心里,到底有没有亲情观念?”

儿子脸上亦露出不爽:“那就听你安排呗!”

丈夫摆摆手:“没人敢安排你,你翅膀硬了!”

此时,母亲的视频发过来。

“大外孙,想吃外婆的手艺吗?肉粽子包好了,是你爱吃的。明天几点能到?外婆想你了哟!”

的确,母亲的好手艺是我们小家庭回乡的期待与动力之一。她包的粽子,糯米选择的是最好的圆粒型,口感更有粘性。猪肉常是猪腿肉或者五花肉,将其用生抽、老抽、料酒、盐腌一会儿,就成了整个粽子的灵魂。

母亲泛着皱纹的一张笑脸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写着期许,写着兴奋。

儿子又陷入了一阵沉默,继而纠结着答复:“外婆,有可能……这次……我不回去了。”

“为什么?”母亲的笑容瞬间僵滞。

儿子有些哽咽。兴许,幼年时母亲抚育他的点点滴滴正在他脑海复现。她曾用一根长绳栓住一只鸽子,将它放进他的小手,任由他轻抚它光洁的羽毛;她曾带他骑上大象,祖孙俩咧开嘴的笑容比向阳开的花还灿烂;浅海滩上,他们互相泼水嬉戏,海水钻入他们的鼻孔和嘴巴,俩人被呛得喘不上气,也笑得喘不上气……

陪伴的深情无可替代,养育的恩情无法注销。正当我的行李收拾妥帖的时候,儿子从房里跑出来,看不出喜忧。

“我跟你们回去。”

“那你的同学聚会怎么办?”我设身处地地望向他。

“推了呗!”他说得极为轻松。须知这轻松的背后,该有多么难以抉择的力道在推搡、拉扯、左右着他。

但最终,最大的力道是绵柔、虚静的。它已融入血脉,难分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