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市市立医院 - 《生命绿洲》

图片新闻

2024-10-15     浏览(19)     (0)

△ 团队成员徐伟、谭梦姗等致力于认知障碍及阿尔滋海默病等的疾病诊疗及研究。

联盟盟主单位,团队一直坚持“专家走基层”,先后多次去即墨、莱西、胶州、西海岸新区、城阳、平度义诊、培训,传授神经内科新技术、新进展,建立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制度,病例质控制度,卒中急救绿道明察暗访制度,获得基层医院的一致好评,每次的卒中质控会议都能达到上千人。团队也是卒中防治科普宣传主力军,率领全市各级卒中中心,在宣传国家脑卒中防控政策、传播卒中防治知识、分享最新医学资讯等方面做了大量科普宣传工作。青岛市神经内科(脑卒中)专科联盟被青岛市卫健委评委为优秀专科联盟。

“想要做质量控制,首先要有一个质量数据收录平台,否则无据可查,就无法谈质量和控制。”张伟表示,近年来青岛市卒中质控中心把人工智能引入质控平台,下一步将建立青岛市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网络,培养能够承担多中心试验的临床科学家,摸索出高效的临床研究运行模式。这些将会成为未来青岛市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保障和基石。现在,青岛市神经内科(脑卒中)质控中心正在进行的青岛市卒中健康管理师培训,将会为青岛市卒中质控平台建设注入更加积极的生命力。

对抗认知障碍

与“不可逆”反向而行

在拯救脑血管健康的同时,我院神经内科团队也在探索大脑认知健康。2008年,阿尔茨海默病成为了谭兰和团队开始研究的重点,他们花了4年时间,把全世界有意义的、高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得出了相关结论,写了世界上第一部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指南,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呈逐年增长态势,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多是中晚期。“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对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早识别、早筛查、规范诊治、全程及长期管理的理念和水平,减轻患者及其家庭在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和负担。”脑科中心东院神经内二科科研副主任、主任医师徐伟介绍,目前科室已拥有一支认知诊疗和护理专业知识过硬的医护人才团队。谭兰率领的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上一次次取得重大进展,为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患者带来了治疗的新机遇。

结合患者的病情,徐伟除传统对症治疗外,还开展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治疗——靶向调修治疗,将治疗策略从“对症”转向“对因”,旨在清除大脑里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蛋白,为疾病的进展“踩刹车”,从而延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徐伟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遵循着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坚持治疗和动态随访四个原则。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越早越好,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及时干预可以显著延缓疾病的进展速度,延迟患者发生痴呆的时间。为此,团队不断下沉至社区对居民进行认知筛查,引导群众关注早期规范就医,目标是让他们减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科研助力认知障碍

早筛早诊早治

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团队始终坚持“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与生活方式研究(CABLE)”。“该研究数据库是2017年发起的一项大规模、系统性研究汉族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防、诊、治的综合数据库。致力于识别AD的早期预警标志物、确立可调控的风险因素,以及寻找汉族人群中的与AD生物标志物关联的可调控风险因素。”徐伟表示,目前数据库已纳入3216例样本,涵盖认知健康人群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并开展了系统的纵向随访研究。对纳入人群开展生活方式、血管风险因素等六大领域的问卷调查及多维度认知量表测评和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同时进行神经影像数据采集,建立了标准化的样本库存储,开展多项检测工作。

“依托数据库,研究团队已发表了50篇SCI学术论文,标志性研究成果确立了睡眠、听力下降、轻微抑郁症状等新的可调控的风险因素,构建AD早期预测模型,并创建了基于循证的预防体系。这些成果已在全国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效益。”徐伟信心满满,“未来,数据库将继续扩展样本量,开展纵向随访,并探索新型多组学诊断标记物在临床中的转化与应用,为中国人群的衰老及AD的早筛、早诊、早治体系提供有效支持。”

此外,一项针对睡眠与认知健康的“认知健康与睡眠研究数据库(CHASE)”也在2021年发起,致力于揭示睡眠障碍及疾病对认知障碍疾病及相关结局的影响。目前,数据库已纳入1022例样本,涵盖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为促进睡眠和认知健康提供循证指导。

我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亚专科是胶东半岛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拥有认知门诊、神经心理评估室、认知康复室、认知病房等功能单元。开展各项神经心理认知评测(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语言、视空间能力),可对认知障碍进行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及开展认知康复训练。

专科化、精准化诊疗

与复杂病情周旋

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帕金森病这三种病症并不陌生,这三种病症同属神经内科疾病,且发病后多是不可逆的,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癫痫不只在神经内科中被视为第二大疾病,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高度关注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癫痫预后不好,甚至是不治之症。加上缺乏对癫痫患者正规、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自行停药换药现象普遍,使患者及其家属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面对这一领域的挑战,谭兰率领团队以疾病为中心,积极地集中优势资源,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率先在胶东半岛设立癫痫诊疗中心,开设癫痫专科门诊、癫痫病房,大大提高了癫痫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该领域确立了国内领先的地位。每年为上千例癫痫病人提供诊疗服务,除胶东半岛及省内的病人,很多省外的病人也慕名而来。

目前癫痫亚专科还开展了视频脑电监测床位、电生理检查室等功能单元。开展癫痫患者的诊断及治疗、难治性癫痫病案讨论、癫痫患者教育及全病程管理,以及完备的难治性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抢救流程。

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亚专科也是神经内科的优势亚专科之一。拥有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神经心理评估室、功能检查室等功能单元。目前对于帕金森疾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已经由单纯的药物治疗发展到集药物、康复、手术、心理、家属陪护教育管理及社区管理等,全病程、全方位、全角度社会心理干预下的管理模式。团队开展嗅觉检测、神经心理评估、影像学检测、脑深部电刺激术、经颅磁刺激检查等检查。联合多学科诊疗模式,规范帕金森病的诊治,制定个体化药物、手术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神经免疫及神经肌肉病亚专科、头痛亚专科、眩晕亚专科……声东击西的发病情形,在神经内科这门复杂又多面的学科里并不稀奇,同时也证明了诊疗难度所在。越来越多的首次、首项背后,是团队对复杂神经疾病的一次次攻坚。我院神经内科现已形成完备的亚专业方向,百花齐放,形成了人才力量配备全面的队伍,并依托智慧医疗发展,不断攀登学科高峰,开拓疑难病症诊疗边界,用专业守护生命中枢。

科研成果丰硕

高素质人才与前沿技术比肩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20项,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20余项,建立了4个高质量的临床生物样本库,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76篇。牵头制定了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AD)预防国际指南,科研成果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会青年科技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作为神经内科掌门人、学科带头人,谭兰教授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等。

团队培养了长江学者青年专家1名,泰山学者7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3人,硕博导师11人,神经病学专业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200余人。多名研究生受邀在国际会议和全国神经病学年会等国内外会议发言。获国家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奖学金20余人次,多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及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多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

以服务病人为宗旨

建设国内一流区域诊疗中心

展望未来,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将继续面向世界学科前沿,以服务病人为宗旨,聚焦于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谭兰希望,在未来建设成掌握并创新前沿技术,集医教研全面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神经病学区域诊疗中心,产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全面提升以脑血管病、痴呆和癫痫为代表的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治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最大程度解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不断创新和突破,用专业守护生命中枢。

(内容来源于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