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报

“秋老虎”发威,这份“烤”验,家长准备好了吗?

2024-09-30     浏览(54)     (0)

本文介绍了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觑,特别是对儿童和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并强调了预防中暑的重要性。文章从孩子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阐述了应对秋老虎的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秋老虎持续发威,家长需要从孩子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着手,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度过一个安全、舒适的秋季。秋老虎对儿童和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影响较大,中暑防治需强调预防重于治疗。

近期,郴州天气真的太太太太太热了,明明已经立秋,为何天气还是如此闷热难耐,家长吐槽:怎么孩子明显比夏天晒得更黑了?原来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它的存在,躲得了三伏天却避不开“秋老虎”,秋老虎的威力可不容小觑,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很多家长认为中暑只会发生在炎热的户外,然而,在秋老虎肆虐的时节,室内中暑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觑。

冷知识:其实人是真的会被热的!

近期,各地发布高温预警,又逢开学,儿童急诊科接诊的中暑青少年明显增多,15岁的浩浩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训练强度偏大,训练过程中出现头晕、剧烈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学校把孩子紧急送到医院抢救,经医生仔细查看,浩浩被诊断为热射病!中暑属于威胁生命健康的危急重病,我国重症中暑的病死率高达10%~15%,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可高达40%,热射病死亡率更是高达80%。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1.先兆中暑

在高温情况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后,开始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无力、呼吸急促,体温伴有略微升高。及时做出反应,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补充水盐,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2.轻度中暑

此阶段特点:先兆中暑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体温明显升高,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该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及时降温、补水、如症状未缓解,立即到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

3.重度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出现肌痉挛,以腓肠肌痉挛最多见,无明显体温升高症状。

热衰竭: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皮肤苍白、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热射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也是中暑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以高热40℃以上、神志障碍、无汗“三联征”为典型表现,出汗后未散热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导致汗毕,引起体内热积蓄,可伴有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谵妄甚至昏迷等情况。

哪类孩子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虽已立秋,但持续闷热的高温天气丝毫不减,患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并未完全发育成熟,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封闭且阳光直射的环境中时,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没有自我调节能力,大大的增加了中暑风险,特别是这四类孩子:

1.肥胖或超重的儿童

这类孩子皮下脂肪囤积量多,体内含水分量较少,心血管系统负担大,户外剧烈活动时容易中暑。

2.营养不良的儿童

这类孩子容易脱水,易使体温下降,导致体内水电解质代谢失去平衡,进而出现中暑。

3.处于急症期间的患儿

在发热或患肠胃炎时,因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生热量。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不利于散热,因此这类孩子更容易中暑。

4.有脑功能障碍的儿童

这类孩子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受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响应外界温度变化,导致体温调节机制失衡,因此这类孩子更容易中暑。

孩子中暑家长应该怎么办?

1.搬:迅速将患儿搬至通风阴凉处,或放在凉爽地面,减少地面热传导,同时避免人群聚集,增强环境散热能力。

2.降:减少患儿衣物,扇风,有条件的可以冷敷以加速散热,记住如果温度下降到38度以下,停止用冷敷。

3.补:对于有意识的患者,可立即给予冷电解质饮料或水等,补充丢失的液体,避免含酒精、糖分过高及冷冻饮料。

4.转: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在送医之前应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转送过程中可以用冰袋冷敷额头、脖子和腘窝。

家长如何预防孩子中暑?

1.炎热天气选择合适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外出佩戴防晒帽,穿浅色宽松服装,适当涂抹防晒乳,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直晒或者高温闷热环境中。

2.暑热季节应科学为孩子补充含盐水分,少量多次补充,家中常备含钾、钠、镁、钙盐的防暑饮品,鼓励孩子多饮水,注意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

3.剧烈运动后,勿立即冲冷水澡,应休息片刻,歇汗之后再用温水洗澡。

4.家长应注意室内温度变化,保持空气流通,适当使用空调、风扇、扇子等降温设备,避免长时间呆在密闭空间,有效预防室内中暑。

5.避免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中暑的高风险人群儿童占比最大,而其潜在的致命性,一旦严重中暑没得到及时救治就会威胁儿童生命健康。儿童中暑防治着重强调“预防重于治疗”,请记住基本原则:防热、防晒、防闷、防暑、普遍提高社会和家庭对儿童中暑相关风险因素的认识及学习中暑预防知识,就能有效降低儿童中暑的发生率。

总之,“秋老虎”持续发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家长从孩子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着手,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秋老虎”,度过一个安全,舒适的秋季。

参考文献:

(1)儿童中暑的防治方案专家共识2023,25(6):551-559 DOI:10.7499/j.issn.1008-8830.221206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何洁,张琪,周鹏翔*,陈薇,马晶.儿童中暑怎么办(一):基础篇[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4,21(7):121-124.

(3)刘喆滢,吉晶晶,洪欣欣,等.重症中暑临床救治方法现状与研究进展[J/CD].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2019,5(2):176-184.DOI: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9.02.017

(雷慧琪 陈文华 邓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