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大城市学院 - 《浙大城市学院报》

学校举行《校园大脑》新书发布分享交流会

作者:本报记者  张丹  陈佳雯    
2024-09-12     浏览(9)     (0)

本报讯 7月30日,浙大城市学院举行《校园大脑》新书发布分享交流会。该书全面梳理总结了浙大城市学院近年来数字化改革和校园大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校党委书记、《校园大脑》主编洪庆华,副校长金滔出席,会议由校园大脑特聘专家、《校园大脑》副主编徐慧萍主持。洪庆华在讲话中指出,该书是从杭州城市大脑到校园大脑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汇集了全校师生三年多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学校数字化改革专班一千多个日夜的汗水和拼搏。《校园大脑》一书的出版,绝不是“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而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他强调,数字化改革是高校现代化治理的必由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希望大家继续“向光而行”,以创新为驱动,以价值为导向,通过数字化赋能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杭州是“数字治理第一城”,浙大城市学院作为一所市属高校,推进数字治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浙大城市学院自2020年初转设公办高校以来,借鉴杭州城市大脑“始终在线、一键直达”的治理理念,确立了“152”整体智治体系架构,以整体智治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互联互通、内外协同”的校园大脑,旨在打造“一脑治校园、两端同赋能”的高校治理新生态,重塑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新范式。经过三年多持续不断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基于整体智治的高校数字化改革之路。

《校园大脑》全面总结凝练了校园大脑建设的方法论、体系架构和应用场景。全书内容由绪论和四章组成,介绍了数字化时代对高等教育变革提出的挑战,提出了面向未来教育的基础设施改革是承载教育创新的基石,并分别从“校园大脑的方法论演变逻辑以及架构方法”“数字化改革与高校治理的关系以及基于场景治理的高校整体智治逻辑”“校园大脑的体系架构”“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背景以及如何实现高校业务一体化治理”四个方面,系统、全面、客观地阐述了校园大脑的相关概念、内涵要义、技术架构和典型应用案例。

会上,来自教务处、组织部、安全保卫部、学生工作部、图书馆及城市大脑研究院等《校园大脑》作者代表分享了参与校园大脑建设的心得体会。

“如果说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那么校园大脑就是我们学校献给高校数字化改革的礼物。”“校园大脑就是在资源最优化、治理最高效的整体智治基础设施中的一个基础单位。”“一个个场景,就像是校园大脑中的神经元,它们彼此之间互相连接,共同构成一张网络,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高级、更聪明。”“从理论到实践,为的就是更高效、更深层次地服务师生。”“校园大脑的建设,为将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更深入的应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续的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校园大脑、数字化、AI赋能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交流经验、分享感悟。

校园大脑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创新。在该书编写过程中,学校场景建设部门与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研究人员紧密协作,形成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工作机制,着力提炼出一批通用的技术手段与治理方式以支撑校园大脑的普适化发展。该书是一本可供高等院校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参考的通识性用书,为高校整体智治提供先行经验和“城院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