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周报》

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
唐诗经典名篇中的释读问题

2024-10-14     浏览(60)     (0)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在人文讲座中深入剖析了唐诗经典名篇中的释读问题,强调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他提出了“讲得对”和“讲得通”的概念,并分享了研究成果,为听众呈现生动形象的学术案例。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通讯员汪靓)9月11日,第2526期人文讲座在东九楼D103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玉文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唐诗经典名篇中的释读问题”的讲座。

唐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一座丰富的学术矿藏,等待着人们去发掘和探索。孙玉文从训诂学、音韵学、古籍异文等多元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了唐诗中的经典名篇。他表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让唐诗在新的社会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今天,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孙玉文提出了“讲得对”和“讲得通”的概念。他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为引入,详细讲解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阐明“衰”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讹误,应为“?”(读作“腮”)。他还与同学们探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从押韵的角度分析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的读音。

孙玉文特别强调了掌握古代典故的重要性。他以杜甫《登高》中的“艰难”与“潦倒”为例,指出其用典出处,并论述了如何通过古代词语解读出文本背后的言外之意。孙玉文强调,理解古诗文时需要站在古人的写作技巧上,才能准确把握诗文中的主题思想。他还结合自己治学的研究成果,为听众们呈现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学术案例。

如何提高语言敏感度?理工科学生如何读好古代汉语?在提问环节,孙玉文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勉励同学们应多读常见书、培养问题意识、树立严谨求实的学风,并准确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现场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