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田畅 本报记者史梦诗 刘雪茹)近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科技创新专项)全国总决赛在武汉举行,我校机械学院学子斩获创新组全国金奖。同学们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研发了发卡电机紫铜端子大幅面高功率激光扫描焊接装备。成果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这正是机械学院瞄准国家需求,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生动缩影。
在前不久举行的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中,机械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薪火相传,群星辉耀。70多年来,机械学院在几代人砥砺奋进、顽强拼搏下,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被誉为我国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典范;培养了一大批学界泰斗、工商翘楚、政界精英,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旗领航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担当历史使命,锻造“大国良师”。学院党委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传承弘扬以杨叔子、熊有伦等为代表的教育家精神,打造出一支卓越师资队伍,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目前,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7名、各类国家级重点人才70余人次,其中党员比例超过75%。近5年,学院新增院士 1 人、国家级人才 39 名;1 个教师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熊有伦获评“全国最美教师”,何岭松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培根铸魂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红色气质”青年。学院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教师真正做学生坚定信念、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学院 1 个学生党支部入选湖北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人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厚植成才沃土,学院教材和专业建设获肯定。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项,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一系列反映前沿研究成果的内容,让教材的可读性显著增强,时代感扑面而来。
汇聚创新资源,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院坚持五育并举,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获各类大赛省部级以上奖项千余项,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赛事国家级金奖、特等奖、一等奖共 11 项;多人入选福布斯亚洲创业精英榜。
顶天立地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服务“国之所需”,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学院坚持“四个面向”,依托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突破“卡脖子”技术,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
服务地方经济,主导科技成果转化。学院牵头建成6家工研院,成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中,广东工研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累计孵化高科技企业千余家,被评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
发挥智库作用,牵头多项战略研究。熊有伦主持中科院智能制造领域咨询项目;周济、李培根等牵头撰写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报告;丁汉牵头撰写基金委机械工程学科“十四五”规划。
继往开来谋创新,踔厉奋发求卓越。站在新的起点上,机械学院将继续立足于时代所需、未来所向,在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不断攻克“卡脖子”难题,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书写华科大机械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