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心 上 月

作者:文/图  核科学技术学院  王楚仪    
2024-09-30     浏览(66)     (0)

一位备考者独自搬到异乡小住,在校门口欣赏圆月,结识了同校学生并受到劝勉。他感激这段经历,相信自己会留下痕迹。


有段日子, 我独自搬去异乡小住, 因为备考, 就在理想院校旁边租了间简陋的小屋子, 窗户朝着向往之地, 目光所及是大门上醒目红漆的校名、 校园里规整的复古建筑、 青翠的大块草坪。 我不时远眺,总觉得马上就要梦想成真。

一意孤行地离家, 偏要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受罪, 没被瞒住的消息难免传到别人耳朵里, 他们总说我在自我感动。 我也迷茫, 但来都来了, 就当旅途的重要一环, 尽心尽力, 无愧于心。 中秋那天我没有回家, 还是头一回在晚间出门, 没把积日以来的压力和苦闷当作散步的缘由, 而是单想好好地看一看这里的月亮。

不知不觉就走到校门口, 站了半天,我环顾四周, 还是颇有些窘迫地打开手机摄像头, 对着沉黑的天空潦草地拍了张照片, 圆月的清辉和路灯的光芒交汇于匾额, 反倒让红灿灿的笔锋显得平易、 柔和。

起先我没抱希望能够进里面参观, 因为没有学生卡, 我并不属于这里。 恰好这时候, 有个正在搬东西的男生引人注目,他在通道处来回进出好几趟, 我想都没想, 就上前去给他搭把手, 保安看他戴着学生会的工作牌, 也就放任我跟随。直到另一个人把东西交接搭载好, 那男生才顾上要谢我。 短暂对眼后, 我别过脸, 下意识好奇地四处张望, 局促尴尬的举止果然使他寻到破绽, 他猜我应该不在这里上学。 然而, 被揭穿后, 我反而无意遮掩, 告诉他我并不是这里的学生, 只是出于本能, 想借机在此转转。

沿途来往的学生很多, 天色不晚, 正好是月明星稀的好光景, 他说乐意帮我引路, 我当然答应, 有人聊几句总比孤零零地好。 我好奇地张望头顶繁密的枝叶, 原本遮蔽了大半的天空, 但随着前进的脚步, 它们渐趋疏落, 直到清晰完整可见高悬在梢头的明月, 它圆满、 清朗, 那是无法用匠人的手笔去比拟的形态, 也再没有什么自然的造物能有此刻的圆月完美。 与其说黑漆漆的天空成全了独一无二的月亮, 不如说月亮的动人光华抚慰了黑夜的幽暗深邃, 苍穹之上星轨无时无刻不在流转, 星矢殒没、 宇宙更迭, 唯有月的阴晴圆缺永恒地循环。

大概是对这片热土的学子天然地带有“滤镜”, 我听他话说得不多, 诸如介绍学校的风物, 或是偶尔说到他自己, 都觉得句句精辟圆熟。 步履不停, 辗转几处人潮密集的地带, 年轻的学生们热络地三五成群、 谈天说地, 我听出来自各地的口音都有。 他提及他也来自异乡, 那里穷山恶水, 人们不懂法, 他就学了法律。

月亮的背后是暗面, 它其实是在众人的注视之中, 在特定的日子里达到了圆满。 我一边被这里初秋的晚风吹得恍然,一边看流云干脆利落地掠过月轮。 他一面走在我身边靠马路的一侧, 一面留意着穿行的自行车。 披星而归的学生, 他们拨动着清脆的铃响, 在酣畅的逆风里卸去一日疲惫。 足够敞亮的路灯和着月光, 也没能够照亮每一个人的脸, 前方的路途也同样晦暗不明、 人山人海。

我深觉自己也行进在黑暗求索的道路上。 若不是头顶上这一轮完美无缺的圆月, 我今晚恐怕也不会出门。 有时我也觉得, 若不是信念于迷途中放光, 如皎洁的明月般, 骄傲地独霸在索然无味的黑幕一方, 那我只怕迟早要甘心蛰伏, 被寂寞吞噬了。

低头时才知道路面偶有积水, 深些的位置, 月色碎在比天空更黑的墨色的水中, 看似唯美, 实际上只是虚幻的倒影。

他敏锐地体察到我的心思, 送我到校门外, 以过来人的身份恰如其分地对我说了劝勉的话。

朝着你心上唯一的梦想去就好。凡是经历过的, 总会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