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信慧敏:围着学生“需求”转的“老班”

作者:外国语学院    
2024-09-30     浏览(57)     (0)

信慧敏老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航员、化解焦虑的反焦达人、推动教学改革的架构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用心指导每一位学生。她通过真诚关怀和可靠建议,温暖和点亮学生的心灵,助他们走向更宽广的未来。







  “领航员”“反焦达人”“架构师”……她以多重身份陪伴着学生。让我们走近外国语学院信慧敏老师,了解她作为“老班”的心路历程。
  引导学生成长的“领航员”
  “做班主任要用心了解学生成长的需求。”信老师先“走近”学生,主动询问学习生活近况;再“走入”学生心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不一样、需求不一样,需要和他们真诚地沟通,想同学之所想。”
  大一阶段,要培养学生自省自驱的自我意识。初次见面,面对着教室里新生们兴奋又迷茫的目光,信老师问出她标志性的首要问题———“你以后想干什么?”
  她的这一提问直击学生的灵魂深处,让许多学生一时语塞。“没关系,主见是在阅历中磨砺出来的,如果不知道方向,那我们就慢慢去找。”信老师带着你一步步找到答案!
  此时的她是“领航员”,领的是学生的人生追求与目标方向。隔一段时间,她就再次提出这个首要问题,帮助学生探索发现,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好班风。
  到了大二,专业四级考试、专业分流……学生们迎来了更多“关卡”,这些需要刻不容缓,信老师看在眼里,少不了操着心:“学生的大事,就是我的大事!”学生的中级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那就 “开小灶”,联系助教进行额外督导,监督每日学习打卡。专业四级考试来临,她联同班主任一起提前两个月组织模拟考试,磨亮“上阵刀”。专业分流有疑惑,提供一对一“定制”交流,给出专业意见……她以实际行动,让学生们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的温暖。曾经一度想回高中复读的学生,也能继续坚定地往前走:“我不能回去,因为在这里,我遇到了这么好的班主任,我要努力!”
  化解学生压力的“反焦达人”
  “老师,我又想考研,又想出国,还想找工作……”“老师,我出了好多状况,压力好大……”到了大三大四,学生们对未来发展考虑的问题更具体,也伴随着更多的焦虑。信老师化身为“反焦达人”,主动考虑学生的当下需求,给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反焦”第一步———就题解题。学生咨询考研保研,她与辅导员一起支招;有想出国深造的,她便邀请学生意向学校的学长学姐做经验分享。“只要是学生关心的,就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帮助!”
  “反焦”第二步———心理舒缓。“班主任的职责就像医生一样,‘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为此,她尝试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力所能及帮助学生舒缓压力、提供心灵抚慰。
  “反焦”第三步———提前准备。“确定好毕业设计方向没有?”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提醒学生;看到求职经验贴、保研动态等消息,她第一时间转发到班级群……她总是提前设想学生遇到的问题,“把工作做在前面”。
  站在学生身旁,她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情绪价值,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支持。有了这位“反焦达人”的良方,学生们心里也有了战胜困难的底气,纷纷向信老师致谢:“您给予我们的更多是方向、是勇气!”“能遇到您这样好的班主任,we’resolucky!”
  推动教学改革的“架构师”
  成为班主任后,信老师愈发深刻感受到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不仅要在日常,更要融入每一堂课!”
  她将班主任的这份所感所悟转化为教学革新的动力,融入教学设计,做起教学的“架构师”,她相信,学生“有了综合能力强有力的支撑,就能应对更多‘风雨’。”
  看见学生需要丰盈的创新能力,她便将“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融入教学,设计出辩论、故事撰写、剧本创作等丰富多彩的高阶任务,以任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
  看见学生需要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她便引入中国文学的讨论,以讨论、辩论等形式,引领学生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学中体现的价值观,成为理性而有担当的独立个体。
  看见学生需要提高应对未知挑战的能力,她带学生尝试运用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改写文学剧本;面对新兴科技引发的未来焦虑,她循循善诱道:“既然人工智能已无法避免,那我们就拥抱挑战,让它为我们所用!”
  “看见”学生需要,“走进”学生内心,她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架构起通往卓越的桥梁,用心指导每一位学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每一次真诚的关怀,都有一颗心灵被温暖;每一条可靠的建议,都有一丝微光被点亮。成才必先成人,育人贵在育心。不仅做专业知识的传递者,她更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助学生走向更宽广的未来。让我们为以热忱之心,伴学生成长的信慧敏老师点赞!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