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有55年工龄、54年党龄、47年教龄的老同志,1968年下乡,1972年作为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976年毕业留校在经贸大学教书到退休,经历过新中国前30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后40年改革开放汹涌澎湃的大潮,也走进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眼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心里总想着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能做啥就尽力做点啥。
我从2015年开始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任教,被秦和校长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办最负责任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所感动,在教学一线工作,担负着与青年学生一起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任,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解读当代中国实践,掌握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我虽然73岁了,成了吉外最年长的“大姐大”,但我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基本上每周12课时教授5门课程,批改作业100人次;每年指导4个本科生和4个硕士生的毕业论文;带领4个翻译专业硕士(简称MTI)研究生各自完成一部译著;还有写教材、编字典、做项目等,同时要对学科建设做规划、干实事,基本是每天工作12小时。
从 2 0 1 5 年 入 校 至 今 , 我 出 版 了 辞 典两部,教材一部(《意大利战后经济导读》),译著十四部,主持建设的全国高校意语界第一个慕课《走进意大利》获得了省级金课和国家级竞赛三等奖,完成了校级《意大利语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国家级《意大利语MTI口译资料库建设》项目,目前在建省级和校级项目若干。待出版作品若干,其中包括新华辞典意文版、伟大的艺术风格,等等。
说来也怪,越是忙就越少得病,即使得病也好得快。十年前胃癌手术后一个月,我就上班了。这似乎也在告诉我:啥都别当回事,好好工作吧!
我当教师之初定下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个口译、笔译兼能的好翻译,当一个爱学生学生爱的好老师。从第一次过教师节到今天,每次都在提醒自己的人生使命,感受献身教育事业的幸福。
我认为,要想当好老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为了开新课,我逼着自己不断学习新东西,这些年为MTI设置了所有的新课程,选编了新教材;给本科生开设了电子商务、劳动法等新课程。爱学生体现在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从指导优秀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到鼓励落后学生努力进步,从探望生病的学生,到每逢中秋节送月饼,从给学生找实习单位到帮助就业……真心关爱,用心培养,做在日常。
来吉外9年了,我心无旁骛地努力工作,和系里的老师们一起,把意大利语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本人也多次评为学校优秀教师。我想再继续干两年,在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岗位上多做一些,计划两年内完成三本教材(即《意译汉笔译教程》《汉译意笔译教程》《意大利语口译教程》),完成三个项目;召开两三次全国性的会议;尽早送年轻老师们去读博。总之,为了伟大的教育事业做好平凡的工作。
我很喜欢用习近平主席的寄语跟学生一起共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