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榆林学院 - 《榆林学院报》

人生如逆旅 奋斗正当时

作者:绥德师范校区小教23本1班师一丹    
2024-07-20     浏览(221)     (0)

人生短暂得如同天穹中一颗消隐的流星,却广阔得如同深沉的大海,人生平凡得如同一株野花,却也蓬勃着迎接春天。人生,便在平凡与伟大中渐行渐远……路遥的笔尖流出一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也缓缓歌颂了一个奋斗者的平凡世界。

平凡人于劳动奋斗中创造不平凡。《平凡的世界》中,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角色,都用他们的人生向我们宣告这一真理。孙玉厚是父辈中的代表,尽管贫穷,他仍肩扛起家庭的责任,照顾瘫痪的母亲,养育四个儿女,同时还要扶持那好吃懒做的弟弟。孙玉厚作为典型的劳动人民角色,朴实善良,忠厚老实,对待家庭任劳任怨。孙玉厚的一生,苦尽甘来,他将家庭作为生活的全部,经济上的贫穷,并不能使他精神贫瘠,他用责任换来一个幸福的好家庭,这是一种平凡人奋斗的不平凡!孙少安13岁放弃读书,要参加考试,只是为了向村民们证明他可以;他在18岁当上生产队长,凭他自己优秀的领导能力,让双水村的村民们心服口服;后来办起砖厂,自己家生活条件改善了,他也没有忘掉村民们,出钱改建小学。在准备扩大砖窑规模时,少安因为那冒牌的烧砖师傅把砖烧砸了,不仅赔了钱还欠了债,好在后来又通过借贷还清了债。孙少安的一生,起起伏伏,他在奋进的路上不断地摔倒,爬起,摔倒,再爬起,他用他的经历证明无论是有多少困难,若想要早日摆脱苦难,唯有奋斗,这也是一个平凡人奋斗的不平凡!孙少平心怀抱负,每一天都如饥似渴地学习,是为了能够走出大山,去探索他未知的远方。但当他能到省城工作时,他却又选择回到煤矿工作。这是历经生活捶打的少平做出的选择,他认为他是城市的过客,而他愿意接受苦难生活的磨练。孙少平的一生,脚踏实地,他在劳动里找到生命的意义,这同样是一个平凡人奋斗的不平凡!

黄土地上的汗滴见证了奋斗,岗位上的领导人以实干画奋斗。书中刚上任的省委书记乔伯年带着市上的领导们一起去挤公交车,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给这些领导们开了一场深刻的会议。他说:“但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通过交通入手,全面改变市内各种公告服务事业的落后面貌……”在这些朴实的文字里,我首先是真切的体会到了当时市内交通的极大不便利,路遥以其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生动非凡的场景:等公交的焦灼和迫切,好不容易等到公交的欣喜和畅快,公交飞驰而过并不停靠站口后民众的发牢骚和埋怨,还有认错公交后无以复加的失落,以及冲上公交时那吵闹拥挤的几分钟。路遥笔下的一个个感叹句里,我看到的是乔伯年为民谋事的决心,是乔伯年对官职人员压制百姓这一举动的不满,是乔伯年投身于改变社会风气的变革中的愿望。这些文字也让我感受到乔伯年的奋斗,是为民办实事的真心,是一位合格的、优秀的党领导干部!

书页里的奋斗就藏在生活点滴之中。当你跨入由毛主席题词奋斗的校园,看到的是榆林学院学子脚踏实地的奋斗场景。我的美术老师王朝晖曾谈起他的备课经历,代课多的他需要把一节课教授十遍,却不是重复,一节课经过深思熟虑的打磨,在一遍又一遍的构思与实践中诞生了一节又一节生动优质的课程。校园里,吾可见,绥师师生用乐跑画出清晨的圈;吾可听,琴房里传出阵阵飘扬的乐唱是多么治愈;吾亦感,在乐读中徜徉的愉悦和满足。一帧帧,一幕幕,绥师的革命奋斗史由我们青年一代接续传承!奋斗者们当颂当歌!

从前读路遥的书,有一部分是为了考试而读,可现在我重拾起这本《平凡的世界》,那些鲜活真实的人物在与苦难生活的搏击之中让我热泪盈眶,平凡的故事在路遥平凡的笔触之下,闪耀着非凡的精神光辉,书里的奋斗人物和生活里的榜样一次次激励着我,我当努力热爱生活,努力向前奋斗!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