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荄新城充电站员工正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曾宇 摄
南山公园充电站安装的地锁,有效控制非充电车占位。 赵乘 摄
“今年刚换了电车,正愁找不到充电位,正好家门口新建了充电站,下了班顺路充完电再回家,完全解决了我的‘充电焦虑’。”花荄新城加油站老客户方叔对该站新建的充电站赞不绝口。
今年1至9月,花荄新城充电站累计充电量超40万度,累计营收超35万元,服务费收入13万余元。
近年来,绵阳公司高效推进新能源网点布局,构建区域充电网,加快推动业务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拓空间、赢未来。
花荄新城充电站今年3月投运,宽敞的场站内共设置充电车位6个,充电桩6台,1座630kVA充电专用箱式变压器。充分满足周边市场及社区新能源车主多样化的充电需求,很多充电客户都是以前的油车老客户。
“以前在你们这加油,有了电车后你们也建好了充电站,以后继续做中国石油的常驻客户!”家住周边小区的客户李女士在客户群里感叹。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充电设施的需求日益旺盛。绵阳公司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在微信朋友圈、社区群等不同渠道发布充电桩使用教程、地理位置等内容。同时,该公司还特别制作宣传海报,利用高流量和高曝光度的场站、商圈等线下渠道,通过展示品牌的实力和特色,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
“充电站环境舒适,外观简洁清新,便利店商品琳琅满目,旁边还有休息区,充电期间买点米面油,坐下喝杯水,很快就充好了。”客户王先生在高新加油站内熟练地给自己的爱车充上电,带上两个孩子进入便利店挑选商品。
近年来,绵阳公司还敏锐洞察到市场形势,着力下好站外充电项目拓展“先手棋”。
今年5月底,绵阳公司投运西山公司加油站,成为该公司首座站外充电站项目。
“西山公园充电站快充功率达60千瓦,市民在此处充电,仅需40分钟就可以将一辆新能源汽车充满。”绵阳公司新能源服务站经理孙虎军介绍。
除了快,西山站外充电站前的倚玉泉加油站,背靠西山公园,形成汇集零售终端和新能源综合业务的集群“补能”效应,惠及更多新能源车主。
从无到有是“创新突破”,从有到优更是“锦上添花”。“站外站的维护和服务保障毕竟不似站内站那么方便,有员工随时看着,需要人员、物力、技术的重要支持。”
位于绵阳南山公园的南山站外充电站,掩映在秋日荫茂的景致中,这里是许多本地人茶余工隙的休憩场所,车流、人流如织。
“车一多,就容易产生车辆滞留占位现象,影响需要充电的车主。”绵阳公司新能源发展服务站赵超说。
为提升充电客户体验,绵阳公司在该站设置智能车位锁10套,通过监控摄像识别新能源车牌后解锁,有效解决车辆占位问题。同时,张贴24小时服务热线,及时为车主答疑解惑,解决设备故障、服务咨询等问题。
“对于站外站建设,公司倡导‘全员参与,全员开发’。”赵超解释。
今年5月,绵阳公司创新推行充电站开发“链长制”,在新能源项目开发、选址、评价、建设、验收、投运等各环节形成一个完整链条,按照“谁开发、谁负责、谁受益”原则,分项目设置“链长”,对外联系新能源合作项目,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工作,专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
同时,绵阳公司制定《新能源站外充电项目开发指导手册》,明确选址要求、合作模式等内容,开展干部员工培训,掌握学习充电站开发、选点、协商等项目开发知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充电项目当前已完成预算编制,正在进行招标准备工作。”绵阳公司新能源网点信息交流群内,“链长”程祯正在汇报项目进展。
绵阳公司通过组建内部交流群,“链长”每日上报项目进展,积极学习探讨其他项目链的优秀经验;发展服务站每日汇总项目进度,结合关键节点督促链长持续推进后续工作。
8月,绵阳世纪巴登酒店地下充电站正式投运,这是绵阳公司今年投运的的第3座站外充电站,绵阳公司员工赵乘担任“链长”,从项目立项、签约备案、设计施工、平台接入到设备联调、验收投运,他全程跟进统筹。
“我们公司本身就与世纪巴登酒店有业务往来,去年底,我在一次拜访洽谈中,了解到酒店刚好有建停车场充电桩的想法,我们当下一拍即合。”赵乘回忆。
成功立项申报后,接下来就是前期规划、开工审批、工程建设、调试投运……
“几个月的时间,我作为‘链长’全程参与负责,看到项目成功落地,十分自豪,也激励了我继续开发,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赵乘表示。
2024年,绵阳公司累计开发充电站12站,其中站内9座、站外3座。1至9月,该公司充电站累计充电量309万度,累计营收超250万元,服务费收入超90万元。
玉泉加油站员工通过监控查看西山公园充电站情况。 曾宇 摄
西山公园充电站全景。曾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