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深圳技术大学 - 深圳技术大学报

旋律与远方:有一种感动只属于合唱团

——深技大瓦蓝合唱团专访

2024-09-27     浏览(79)     (1)

本文报道了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瓦蓝合唱团在音乐小金钟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经过。团队成员付出了许多努力和汗水,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和指导。他们希望继续保持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更优异的成绩。音乐学院也致力于培养具有高水平音乐表演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技术型音乐人才。


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首届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圆满落幕,深圳技术大学瓦蓝合唱团荣获“优秀合唱团”二等奖,取得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学校在国家级音乐赛事中获得的首个奖项,足以振奋人心,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2023年刚成立的音乐学院,如何在一年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带着这个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和瓦蓝合唱团的学生成员。

本报记者 张一晗 郑晓仪 戴新誉

 

从零到一,在前进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我们为这次赛事准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期间无数的努力与汗水,获奖那一刻感到值得了!”瓦蓝合唱团成员岑永棋同学如此感叹道。这个燥热的夏天,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瓦蓝合唱团在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首届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中脱颖而出,以专业出色的演唱表现获得现场观众雷动的掌声和评委的肯定,最终获“优秀合唱团”二等奖,位列青年组团队第三。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与全国唯一常设音乐综合性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一脉相承,于今年首次举办,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音乐赛事之一。展演期间,来自全国的40支合唱团2000余名青少年,用专业的素养和美妙的歌声给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享受。


此次获奖离不开合唱团每位成员的努力,谈及比赛的台前幕后,岑永棋表示:“比较难忘的是在临近演出的时候,指挥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电影《八佰》中淞沪会战的战士们为炸开楼下敌人的钢铁盾包围,给后方撤退争取时间,义无反顾地抱着炸药包往楼下跳的壮烈场面,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上台演唱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中国军人的敬重。”怀揣这样的感情,合唱团很快进入状态,完美诠释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一歌曲。

合唱团成员李怡娴同学在演唱过程中,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中,通过声音的强弱、演唱速度的快慢等变化来传达诗歌中的情感波动,还尝试与观众建立联系和互动,通过眼神交流引导等方式来引导观众的情感投入和共鸣,从而使整个演唱过程更加生动和感人。“这次获奖对每位成员来说都有不凡的意义,也让大家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这种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更优异的成绩。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支持音乐教育,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李怡娴说道。

 

漫漫征途,身后始终有老师们的守护

回望比赛前后,合唱队员们始终有指导老师们的守护陪伴。合唱团钢琴艺术指导胡寅老师回忆,由于集训,合唱团同学们早早就回到了学校,偌大的校园,只有合唱训练的这一批孩子。校园中每天都有固定的一幅画面:两位老师带着一群刚入大学的孩子,努力寻找歌曲中对于生命、对于乐曲风格的探索。每天都要进行3-6个小时不同程度的训练,而这样高强度的集训,让学生和老师们常常面临着快要筋疲力尽的挑战。还记得有一次,学院领导来看望训练的同学,那时他们正在进行“分声部”训练,大家以各自不同的声部围坐在声部长的周围,脸上是无比专注和投入的神情,学院领导“偷偷”加入了他们的演唱,大家都浑然不觉。

作为合唱团的艺术指导,胡寅引导同学们准确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他认为,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是一个综合过程,它涉及到音乐作品的年代、风格,也涉及音乐织体的和声和写作技巧,音乐结构上的表达。基于此,他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引导同学们从音乐理论的层面理解歌曲。而作为一个合唱团,胡寅也注重音乐作品的协调一致,让不同的“人”变成一个凝聚的团,让不同的声音变成一种让人感动的声音,这也是他们能够击败各路高手的秘诀。


在赛事闭幕式当天,合唱团指挥王海洋老师接到了紧急任务,要带领学校的瓦蓝合唱团与江汉大学春潮合唱团携手,共同演绎经典曲目《青春舞曲》。时间紧迫,挑战重重,当天才拿到乐谱就需要立即投入排练,他迅速调整策略,与春潮合唱团的成员进行高效沟通,接着抓紧时间熟悉旋律。合唱队员们也深知任务重大,在各种碎片时间积极背谱,力求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默契。背谱子的过程尤为艰难,既要克服新曲目的复杂性,又要克服与新伙伴合作的陌生感。但他们相互鼓励,将这首《青春舞曲》演绎得越来越生动、越来越和谐。两个团队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相互磨合,共同寻找音乐的共鸣点。最终,在闭幕式的舞台上,携手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青春舞曲》的旋律回荡在会场,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这次临时组队的经历虽然艰难,却也让他们收获了宝贵的团队合作经验,让他们的青春之歌更加响亮动人。

作为合唱团指挥,王海洋在合唱前会与团队成员共同明确合唱的目标和愿景,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为何而唱,以及希望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共同的目标能够激发大家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良好的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基石。”他鼓励团队成员积极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也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以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训练过程中,他及时表扬大家的努力和进步,指出每个人的优点和亮点,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这种及时的正面反馈激励了团队成员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动力。

 

育才养士,让艺术之光闪耀校园

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2023年4月17日获批正式成立,2023年9月首次招收了43名学生。在一年的时间中,同学们在学院和老师的辛勤培养下,取得了许多好成绩。

学院执行副院长支慧介绍,学院今年招收了50名学生,同学们对学院的归属感都很强。“通过对2023级学生的培养,整个业界各种舞台上都有了我们深技大音乐学院学生的身影,我们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学院一直秉承‘德艺双馨、形神同韵、传创共融、培英铸才’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先进的教育资源和一流的师资队伍,探索‘艺术教育+工程教育+创业教育’的通专结合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高水平音乐表演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能够从事专业音乐表演、国民音乐教育和社团音乐组织管理等工作的技术型音乐人才。”

对于学院的培养特色,岑永棋深有感触:“相对于其他高校,我们学院的培养偏向于应用型。在学院学习的一年中,我们上过音乐戏剧工作坊、正音与台词、应用钢琴等在传统音乐学院很少见到的课程。”在音乐戏剧工作坊中,岑永棋用自己创作的音乐剧把想法转变为现实,在正音与台词课中,老师为他们纠正歌唱中的发音,在平日里的合唱团排练中,他与同学们共同进步,所有这些组成了他在音乐学院充实的学习生活。

谈到音乐学院未来的发展时,支慧表达了她的殷殷期望:“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招收更多的钢琴专业与音乐剧表演专业的学生,使学校文化更加多元化,将艺术的氛围辐射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加强学校的美育工作。希望将来能够带动更多同学加入我们,让艺术之光一直滋润大家,滋养大家,照耀大家,让大家用艺术丰富业余生活,滋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