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深圳技术大学 - 深圳技术大学报

竞技场上聚英才 技大校园绽青春

2024-09-27     浏览(125)     (2)

深圳技术大学多个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重要赛事中斩获佳绩,其中爱吃竹韵烧腊队在物联网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黄嘉欣在英语竞赛中获得多项荣誉,机器人应用赛团队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学生们表示要明确方向、勇于提问、发挥团队力量、平衡学习与比赛关系。

金秋送喜,迎采硕果。近期,我校多个学生团队在全国各项大学生重要赛事中斩获佳绩。本报记者对不同学科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优秀获胜团队进行了采访,在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讲述下,了解到获奖背后团队的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周芷茵 余烁帆 黄楚尧 张森淼

 

智启农业 共创未来

2024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

所获奖项:全国一等奖

团队成员:2023级劳若津、余泽中、李思缘、朱栩迪

指导教师:梅逢城、邱雅晴、陈勇


在今年的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的激烈角逐中,代表深圳技术大学出战的两支队伍脱颖而出,均获全国一等奖,其中“爱吃竹韵烧腊队”的“绿色管家——基于SC171芯片的AI自动化作物系统”项目十分引人注目。

从广袤田野迈向国家级竞赛舞台,“爱吃竹韵烧腊队”的队员劳若津细述了项目起源。他们深受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启发,深入河源市连平县田间地头调研,敏锐洞察到部分作物对温湿、土壤等环境条件的严苛需求,而传统农业技术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鉴于此,该团队自主研发了“绿色管家”系统,旨在打造一套集自动化种植与智能决策于一体的系统。该系统巧妙融合传感器等现代科技手段,精准调控作物生长环境,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作物的生长周期进行监测,同时对病虫害进行快速识别和预警,结合大模型为种植者提供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建议,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为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虽历艰辛,终得硕果。”队员朱栩迪如此感慨道。回望往昔征途,挑战接连不断。在研发过程中,图像识别精度、通信协议稳定性等问题一度令全队上下陷入困境。然而,队友间相互激励,携手并进,不分昼夜查阅资料、调试与优化,最终攻克难关。即便做足了准备,仍避免不了突发状况的发生。在赛前,摄像机器突遇故障,全队一时惊慌失措。大家马上调整状态,集思广益,在缺失焊枪的情况下,梅逢城老师亲自动手,以胶带稳固摄像头,巧妙化解危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作为指导老师之一的梅逢城对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此类项目竞赛的历练,无疑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或学术深造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梅逢城希望团队的小伙伴儿们持续保持对知识的热切渴求,勇于面对并克服更大的挑战,脚踏实地,稳健前行。

在访谈中,队员们也向学弟学妹们传递经验和建议,队员李思缘希望大家能追随内心热爱,持之以恒,在热爱的领域收获满满的动力与成就感。而劳若津则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共同的努力中,我们不仅能走得更远,还能看见更美的风景。”

  

巧言善辩 风采尽展

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

 所获奖项:

2022级黄嘉欣:

2024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优秀主持人”“优秀参赛选手”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辩论赛三等奖、“最佳辩手”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三等奖

2023级张珺、吴逸枫: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优秀奖

指导老师:刘婷婷


以“英语学习,强化听说”为主题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广西闭幕。总决赛历时六天,以考验口语表达能力为主进行了演讲比赛、辩论赛和风采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黄嘉欣、张珺以及吴逸枫三位同学代表深圳技术大学参加本次总决赛,载誉而归。

想要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重在一朝一夕间持之以恒的努力与积累。张珺分享了自己的赛前准备:“我找来大量历年真题,将背单词与刷题相结合。”在德语专业一年的学习也让她在英语听力中表现得更加敏锐。初赛与决赛的笔试题量大、题型新颖,专注与精准找到题目突破口成为了胜出的关键。黄嘉欣感慨道:“两个小时内你必须集中、冷静,时间真的很紧张,这时就感觉到平日在学校培养的听说读能力帮助了我。”

“在学校做presentation时,老师同学们会夸我做得很好,但是经过这次演讲比赛,我意识到了光做到脱稿是完全不够的,演讲更多的是要给听众带来情绪价值,能量的交互也许会成为脱颖而出的关键。”张珺补充道。在辩论赛中,黄嘉欣与两位队友此前并不认识,赛前磨合时有个队友特别松弛,而她和另外一个队友则特别紧张,这两种情绪的碰撞意外地将队内氛围协调得恰到好处。

比赛追求的并不单单只有奖项,这次比赛让张珺收获了两颗果实:一颗叫做“万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另一颗名为心态。初赛之前,“是否能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比赛结束后她感慨:“参加任何比赛都不要设想万一没有赢怎么办,重在参与,要乐观一些,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同样,“乐观、开放与冷静”是黄嘉欣此次比赛获得多项好成绩的关键,“完全将自己沉浸在比赛之中,以学习的心态放开自己,享受比赛,一切顺其自然。”

  

小车领航 攻坚克难

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

所获奖项:机器人应用赛(智能驾驶)全国一等奖

团队成员:2023级黄书语、徐志鑫、王淇峰

指导老师:李和言、王宏楠


在合肥少荃体育中心体育馆内,一辆小车在ROS上位机的精准引导下,裹挟着黄书语与团队的梦想,灵巧地绕过一个又一个障碍,最终抵达了梦想与成功的彼岸。

无人车比赛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赛事,每年的赛题和赛道都各不相同。团队成员们介绍道:“初见赛题时,虽感陌生,我们却未因此退缩。通过搜集资料、深入分析,逐步明确了任务的目标与要求。”比赛的核心在于自主编写程序,实现小车的避障与导航。然而,在完成小车功能的过程中,团队遇到了硬件与软件的双重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日日夜夜泡在实验室里学习、查阅资料、修改代码。

到了赛场上,团队遇到了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第一天调试时,由于现场众多队伍同时参赛,信号受影响导致小车无法连上电脑,最后他们只能抱着电脑跟着小车跑。此外,他们还要忙于修改参数以适应新环境。正式比赛共有三次计时机会,首次因小车意外撞墙而失利,他们迅速调整策略,第二次成功完成了任务。在第三次尝试中,他们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方法,但并未成功。“不过,我们已无愧于心”,黄书语说道,“成功完赛的那一刻,我心中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慨在这段经历中的成长。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从购买小车、提供场地到调试指导,无所不包。”此外,队友的鼓励与支持、学长学姐以及老师的技术指导,都是他们夺得桂冠的重要助力。

最后,黄书语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比赛心得体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方向与目标,找到真正热爱的赛道并为之奋斗。其次,要勇于提问、敢于犯错。接纳自己的不足,因为这正是成长的契机。再者,要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明确分工、发挥特长,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后,要学会平衡学习与比赛的关系。如今已经担任车队经理的黄书语表示,“我将继续努力,不仅要在专业课上取得优异成绩,还要全身心投入车队工作,为赛车工作室取得更多耀眼的成绩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