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报》

炽红

作者:尹静雯    
2024-08-30     浏览(90)     (1)

文章讲述了国旗的红色象征着奉献精神,它引领着时代的人们找到正确方向,无数仁人志士以它为信仰砥砺前行,最终在1949年10日,国旗亮相在世界舞台之上。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肩上尽染红色,使之更为鲜明、更为热忱。

儿时,我们都有关于升旗的记忆,在这茫茫人生路上我们看见过许多次红旗。每每升旗,似乎总有四人举旗将其送至栏杆,旗手们抓旗帜的一角,攥成一团,向空中用力一挥。任由鲜艳红色笼罩大地。

红旗用鲜艳的红将大地尽染,以炽热的红将双瞳点燃。

时长仰望那股炽红的我,总是不由得想起将其升起的故事,不由得想知道,为什么那种炽红总能给我震撼。直到后来,我从那份炽红中提取出了它专属的色素———奉献精神。

国旗是形,而奉献是神。俗言之有形便要先有神。在动荡岁月里,旗帜一直以精神的形式存在着。引领时代的人们找到正确方向。无数的仁人志士捧着那份炽热,以它为信仰、以它为方向,砥砺前行。李大钊前辈的身先事卒、陈独秀先生的奋力高呼、熊秉坤将军的开枪启明……他们所做的无非是将沉睡的雄狮唤醒,企图将危难中的中国救起。虽然他们并未成攻改变中国的命运,但这份精神永垂不朽。我们不知道要去何方,但我们已在路上。

届时,一道强光射入,驱散阴霭,略微伸手遮蔽,才可窥见全貌。“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出来的。”他的一声高呼惊醒了装睡的雄狮。各种战役随之开展,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成功,烈士们以他们的身躯抵挡住袭来的炮火,以鲜血灌染旗杆。“我等将领,必将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大家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印像中较为深刻的一幕,应该是搭人桥了。因为唯一的进攻通道被反叛方炸毁,红军的局势陷入被动。然而,一晚上,一个奇迹出现了———“大家挺住。”由千万红军搭建的人桥横跨在江面之上。无数人的手汇聚一处。身上顶着不是掉落的炮弹。有人跌落那便再上。烈士们所做的无非是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

旗帜的炽红便是在那时形成的。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前赴后继,毅然决然挺身而出,为的便是那一抹红。

终于于1949年10日,完工的国旗亮相在世界舞台之上。这时的国旗集形色神于一身,那炽红之色才得以显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承担了你所不承担的。肩上尽染这份红,我们无疑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炽红的精神,将这份炽红点明使之更为鲜明,更为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