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包钢日报 - 包钢日报

做好新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引领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作者:包  钢(集  团)公  司  办  公  室    
2024-09-3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发挥好能源产业优势,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目前,内蒙古正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融入新赛道、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是包钢必须要深入思考、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一、“两融合一促进”引领新能源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在做好新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引领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改革方面,包钢集团的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两融合一促进”。

一个“融合”,就是推动稀土新材料与新能源发展相融合,实现“点土成金”。包钢在稀土选矿、冶炼分离、金属以及永磁材料等领域产能均居世界首位,是当之无愧的“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稀土拥有良好的光电磁性能,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包钢把稀土资源优势与新能源耦合,让稀土新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点土成金”。目前,已经打通了磁性材料-永磁电机产业链,具备永磁风力发电机生产能力,稀土永磁电机高效、节能的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应用优势明显。正在积极推广固态储氢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示范应用,自主研发成功全国首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构建了储氢合金-镍氢动力电池、储氢合金-固态储氢装置-新能源特种车辆等多技术路线的产业链条,推动固态储氢装置在叉车、装载机、重卡等领域的应用。成功研发的稀土纺织材料、稀土断热材料、稀土反射隔热涂料等热管理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应用,用于电站、风机机舱、配电柜等外表面,能够有效起到蓄热或隔热作用。

另一个“融合”,就是推动钢铁新材料与新能源发展相融合,助力“追风逐日”。新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巨大价值。包钢集团把钢铁产业优势与新能源耦合,充分发挥特有的“稀土钢”产品良好的耐腐蚀性、耐低温性优势,围绕新能源产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研发生产适配新能源领域的高端钢铁新材料,打造了锌铝镁镀层光伏用钢、风电钢等优势产品集群。锌铝镁镀层光伏用钢主要用于光伏支架,供货强度达到550兆帕级别,已应用于内蒙古、西藏等数十个重点光伏项目。风电钢主要用于风电塔筒,产销量突破百万吨,周边市场占有率超9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氢能输送管道用钢主要用于输氢管道制作,已成功应用于国内首条高压大口径、长距离天然气掺氢示范工程,在输氢服役条件下,显示出了优异的抗氢脆和抗氢致开裂的优势。高性能电磁用钢主要用于稀土永磁电机制作,已具备生产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部分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的能力,具有低铁损、高磁感、高强度和低同板差等特性,可满足各类新能源电机、风电电机和工业电机等对电磁用钢的需求。

一个“促进”,就是紧跟新能源趋势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向新而行”。高耗能是传统产业特别是钢铁行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包钢集团充分发挥内蒙古风光储氢富集的优势,把以能源转型促进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存续和综合竞争力的优先级战略,为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打造更多应用场景,突破单一能源边界,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多能互补。比如包钢加快推动绿电存量替代,全面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内蒙古首个铁渣山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成功并网,内蒙古首个存量替代的新能源项目——白云鄂博矿区150兆瓦绿电直供项目开工建设。比如包钢带头开展永磁电机替代工程,正在研究推动储氢储能在风电调峰、矿用车辆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二、新能源融合发展成效

一是通过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在钢铁、稀土行业“双下行”严峻形势下,推动企业保持了良好经营业绩,包钢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23.7亿元、利润18.6亿元、上交税费34.4亿元,利润和税费在行业92家企业中均列第6位,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1.4%(较行业平均高28个百分点)。二是以新能源新材料为突破口,重塑再造产业结构,推动钢铁产业向优质精品钢、高强耐磨钢、新能源用钢等高端化方向发展,成功研制锌铝镁镀层光伏用钢、水电钢、风电钢、输氢管线钢等一批“拳头产品”;推动稀土产业形成从稀土氧化物到永磁电机的完整产业链条,构建了储氢合金-镍氢动力电池、储氢合金-固态储氢装置-新能源特种车辆等多技术路线的产业链条。三是加快推动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52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已成功并网,正在建设44兆瓦光伏项目和白云鄂博矿区150兆瓦绿电直供风电项目,通过绿电存量替代,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多能互补,上半年新能源消纳电量同比增长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