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标准的圆该怎样画:找到一个圆心,定好半径,转着画一圈,一个圆便跃然纸上;我的脸该怎样摹画:用拇指顶住鼻尖,食指攀上额头,手腕转一圈。没错,又是一个标准的圆--我的脸。
因为这张圆脸太有特色,父母总能在孩子们的合照中一眼认出那个脸圆圆的我,在寺庙旁碰见了看手相的先生,竟会用“脸圆的姑娘有福气”来揽客。长辈们更是不加掩饰地调侃:果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正月十六出生的孩子脸比她爸爸还圆。幼稚的年纪,被多逗弄几次也容易心烦,一时间觉得这张圆脸全是每逢十五的圆月害的,且连坐到中秋节上,不知道这一年能见十二次的景象到底有什么乐趣。更不用说往后学业繁忙,连抬头望月的机会都鲜少见得。只是年岁渐长,知识也增多,不再似以前那样爱耍小孩子脾性。
直到大学离家千里,中秋时分舍友都相继回家庆祝,留我一人独居。宿舍狭小无聊,我便趁夜色走上街头,买些小吃零食留作消遣。走至路口忽然抬头,一轮金黄的圆月悬挂于高楼之上,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渲染着整个夜空。我一时怔住,直到一层轻薄的原纱覆盖了她的半边面庞,我才回过神来。与亲朋互祝,共赏这一轮圆月。不一会儿,我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月亮······家乡太原的月亮圆润而宁静;青岛的月亮几乎被云层遮挡,但是仍挡不住明亮的月光;南京的朋友拍到了清晰的月面阴影,像一位典雅的女子在窗边休憩,遥望着地上的形形色色。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站在不同的地界,却能在此时共赏同一轮圆月,牵起我们之间浓厚的羁绊。团圆、圆满,此时此刻“圆”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状,它寄托着人们的期盼,传递着人们之间的缘分。
我突然想起儿时人们对我这张圆脸的评价,不自觉手又点上面庞,转出一个完美的圈来。愿这个圆带来更多的圆满,传递更多的缘分,像那日看到的圆月一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