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单位会分来一批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轮岗到一线班组、机关部门实习。这期间,和几个年轻人有过短暂相处,他们身上朝气蓬勃、向上生长的光,让我另眼相看。
初见申晓辉,他手拎公文包,身穿浅咖色风衣,二八油头小斜背,黑边圆框眼镜架在鼻梁上更显斯文,整个人看上去像民国留洋归来的公子。我脱口而出:“哇,你这太板正太正式了,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做事才不露怯。”
想不到小申腼腆一笑:“第一次来办公室学习,想着不能太随意。”
29岁的小申家在安徽,童年没有游戏,小小年纪就过早担负起家庭责任。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他人没灶台高就踩着小板凳做饭,还要照顾比自己小11岁的妹妹。当说起给妹妹洗衣服、梳小辫儿、背着她去上学时,他笑起来的样子着实暖人。小申给我看他手机相册里的一桌饭菜,开心地说:“我做饭可好吃了。”
小申从小自主学习,带着妹妹一起进步,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入职江苏油田,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让人生更精彩。与他共事那段时间,我内心感叹如今的90后真厉害,成绩好、会生活,为人处世又很谦逊,聊什么都自然。
一年实习期结束定岗,小申申请去了东北项目部。有天看他的朋友圈,冬天的东北天空蔚蓝、白雪皑皑,高耸的井架旁几个“红工衣”正在忙碌。我连忙问候他,不久收到一段视频。视频里的他穿得像只大熊,戴着雷锋帽、大口罩,冲镜头比个剪刀手,哈出白气儿:“东北好冷啊!”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小申变了模样,之前一身光鲜的是他,现在一身油污的也是他。唯一不变的是,即便捂得这么严实,我还能一眼看到他眉眼间流动的笑意,是那种明媚得体的从容和自信。
这两年外闯市场,小申感受过一望无际戈壁大漠的壮阔,见过道路两旁抽油机的日夜运转,经历了“江苏连油”品牌在甲方推广应用,由此他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这世上从来没有捷径,正是取经之路,让悟空成为悟空。而他,也在一次次磨砺中坚韧挺拔,完成了自己饱满的成长。
肖伟光和小申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小肖自小家境优越,大学毕业后到英国留学。入职后,从都市到乡村的反差让他有过不适应,但他遇见的师傅有劳模、有高级技师、有获得集团公司大赛的金牌选手。他们教会他不怕难事,想着做事。在一线班组,他忘不了炎炎夏日,干完活儿吃到经理送来的西瓜;忘不了寒冬腊月,为了让大家洗上热水澡,师傅站在室外用吹风机一点点吹化热水器上厚厚的冰层;更忘不了班站给他买的蛋糕,和同事一起吹灭生日蜡烛的情景。
小肖说,这样的工作氛围太好了,是师傅们给了他继续留下的勇气,自己也要做脚下有泥、勤学善思、懂得感恩的青年。
新入职的萌新们,总能带给我诸多惊喜与感动。
(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