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有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旧籍所描述的这项工艺叫做扎染,古称“绞撷”。扎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晕色丰富,变化自然,结成千花,染出万朵。传统扎染是蓝白结合,体现“清白光明、至善率真”的品格追求,连接着古往今来的价值追求。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创立了各种特色工作室,其中有彰彩印染印烫工作室传统工艺,推动传统艺术走进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让更多同学了解和喜爱这种传统艺术,真正推动传统艺术在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根钩针,一团毛线。针线之间,将想象力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柔软世界。纤维工作室邀请民间钩针艺人陈小琼现场教学。学生对钩针艺术充满好奇,学习热情高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都掌握了钩针编织的基础编织方法,沉浸在钩针编织的世界,感受到了指尖的艺术,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纤维工作室的学生们围在竹簧传承人何华一老师的身旁,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他面前精美的竹木艺术品。何华一老师认真讲解着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工艺。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敬仰。这一幕,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竹木之间,大师展示的不只是精湛的技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和执着坚守。而学生们,通过聆听与观看,接受的不只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