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萱
喝“零度可乐”,交“零糖朋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社交关系如同加了太多糖的饮料,给我们带来负担。为了摆脱过度社交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一种新兴的交往理念——“零糖社交”,正成为部分大学生的选择。“零糖社交”是指社交中保持适度的距离,强调边界感和自我独立性。在校园这个小社会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与追求,“零糖社交”的背后是时下年轻人对于在社交中自我成长的一种期盼。
“零糖社交”中,保持自我是核心。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会摆脱社交焦虑,告别“毛胚人生,精装朋友圈”的现象。拒绝攀比与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警惕社交媒体带来的表面繁荣和虚假社交,在努力培养自己的个人兴趣与独处能力的过程中找到自我,通过丰富的内心世界来支撑自己在社交中的独立与自信。另一方面,摆脱社交功利化也同样重要。“零糖社交”启示我们建立基于共同兴趣、相互尊重和独立性的关系,而不是仅仅为了社交而社交,为了社交而改变自己、迎合他人。
“零糖社交”不是完全摒弃社交,而是倡导理性而有节制的交往。人是社会性动物,情感的交流与共鸣是我们作为人类共有的语言。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与社会融入的关键时期,适度的社交不仅是情感交流的平台,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如果一味的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排斥外界的关心和交流,可能会让人在情感上显得单薄而脆弱。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与人连接,必要时向他人求助并乐于向他人伸出援手,为你的社交加点“糖”,这种相互支持的社交互动不仅能够加深彼此的联系,还能让我们在给予与接受中体验到人性的温暖与力量。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与他人连结,并不断收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扩列交友”“搭子文化”还是“零糖社交”,单一的社交公式并不能完美解决所有社交问题,盲目追随当今流行的社交趋势只会造成自我的迷失。我们应当保持批判性思维,根据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情境,灵活调整自己的社交策略,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交平衡点,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一颗独立而温暖的心,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社交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