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海鹏 邴志鑫)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策部署,持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9月12日,2024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大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以下简称大会)在南通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开幕式上,工信部装备二司副司长李毅、中共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芬兰驻沪总领事嵇安诺女士分别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报告,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玉新参加相关活动。
宋迎东表示,学校是我国唯一举全校之力服务船海领域的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形成了“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三海一核”鲜明办学特色,在船海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的殷殷嘱托,要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作用,更加主动地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学校拟适时布局长三角研究院,深入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船海绿色技术研究中心、船舶数字与智能技术研究中心、高端船海装备研究中心、船海前瞻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打造船海产业技术的创新平台、船海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载体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桥头堡,为长三角地区船舶与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船舶海工产业展为期3天,其间举办1场集群发展大会、1个产业展,全面展示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成果,参展企业超400家。本次展览学校共设置“绿色”“智能”“高端”三大主题展区。在“绿色”主题展区学校展示了先进材料与装备应用、船舶动力技术等前沿成果;在“智能”主题展区学校展示了智能无人航行器、船舶工业软件、智能船舶系列技术、水下定位导航技术等尖端科技;在“高端”主题展区学校展示了大型邮轮关键技术、水下生产系统系列装备、极地装备技术等领先技术,三大主题展区共展示了学校60余项技术成熟度高、产业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成果。此外,展馆还设置了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规划主题展区,系统展示了学校论证建设长三角研究院的总体思路与发展体系。
本次展会为学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强化了科研成果推广,拓宽了校企合作渠道,促进了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的快速转化。同时,展会为我校开放合作办学提供了实践平台,成功搭建了校企之间深度对话与合作的桥梁,为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奠定了良好基础。
另讯,9月11日至12日,宋迎东一行深入南通市创新区、南通龙头企业及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考察与专题调研,深化市校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在南通创新区调研时,宋迎东一行详细了解了南通市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重点产业布局及未来城市规划情况,实地调研紫琅湖科技创新城环境条件及产教融合发展基地落实选址情况;在中天科技、惠生重工、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调研时,宋迎东一行详细了解企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及人才需求等有关情况,并就产学研合作新方向、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等内容,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在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宋迎东一行深入航海学院商船驾驶仿真实验室、船舶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等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