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红色血脉的传承

作者:会计学院  田琦勋    
2024-09-26     浏览(69)     (0)

作者在国庆节庆祝祖国75岁华诞时,回忆了家乡刘集村光荣历史和红色教育,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敬意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作者坚信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有机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大地沧海桑田,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75年风雨兼程、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何其有幸,我与我伟大的祖国同一天生日。

我的老家在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那里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1925年春,刘集村诞生了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中共刘集支部。1926年,《共产党宣言》被一位青年共产党员带回村里,点燃了鲁北平原上的革命烽火。至今,我们村里还随处可见《共产党宣言》的字样。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红色血脉的地方,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让我的爱国情怀更深更浓。我曾在村里看到一段话是这样讲的,“这里的小米绿豆稀饭,曾喂养过中国革命;这里的棉花粗布曾包扎过民族尊严。”我们村的路灯上甚至都会有红色印记,上面可能标识着不同时期的入党誓词,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党的十二大,直至今天。虽然入党誓词随着党的任务的不同和党的建设的需要经历了数次变化,但不变的是一位位共产党员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的赤子之心。

因为红色教育的滋养和熏陶,我特别关注国家的发展建设。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网购等引领潮流……一个繁荣昌盛、日新月异的泱泱大国不断向世界呈现出中国精彩。每每看到这些,我更加感到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今天和平、稳定、快乐、安康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我在电视机前观看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激动人心的阅兵式时,更是充满无限感慨。我想,我们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千万不要忘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作为时代青年,我能做的就是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虽然我目前还是一名大学生,并不能为国家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但我相信,只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精,严格要求自己,就有机会在日后为国家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系会计学院202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