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我离开故土阿勒泰,独自走上了外出求学的路,内初班、内高班、大学、工作,从小到大,我一直深深地感受着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子无比深切的关怀与重视,我看到了祖国和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了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力量。今年九月,我开启了在母校山财大工作的第十个念头。回首过去,我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栋梁之材。今后,我将精心呵护民族团结的石榴树,培育颗满籽饱的石榴果。
——玛黑拉·杰恩斯别克(哈萨克族,现为党委学生工作部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
“草原儿女心向党,同心共筑中国梦想……”从小听着蒙古族歌曲《草原儿女心向党》的我,置身于壮美辽阔的草原中,心中向往的是北京天安门。七十五载风雨兼程,七十五载砥砺奋进,七十五载大国筑梦。亲历家乡在祖国的发展中旧貌换新颜,交通更加便捷,经济日益繁荣,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作为一名从内蒙古走出来的党员教师,我会成为石榴籽最结实的一颗,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唱响奋斗的牧歌,建设美好的国家。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李子云(蒙古族,现为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专职组织员、辅导员)
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国土上,有一片土地,它曾以浩瀚的沙漠、壮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著称,却又因种种原因,在过往的岁月中静默了太久。新中国成立后,这片神奇的土地——新疆,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开启了从荒漠到绿洲、从封闭到开放的华丽蜕变。昔日的驼铃声声,逐渐被现代化的轰鸣所取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携手并进,书写从荒漠到绿洲、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的壮丽篇章。我相信,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穆妮热·吉英拜克(柯尔克孜族,财政税务学院2022级学生)
我是2019届毕业生,从内初班、内高班到考入山东财大法学院,再到留校担任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我人生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党和国家的关怀与学校的悉心培养。我要衷心感谢您,亲爱的祖国。是您为我们少数民族学生敞开了通往更高教育殿堂的大门,是您用坚实的臂膀守护着我们每一个人,是您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未来之路,让我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
——阿娜尔古丽·阿布力米提(维吾尔族,现为统计与数学学院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特别想念我的姥爷。他是一位医生,经历了抗战,见证了国家的风雨变迁。小时候,他每天晚上都会抱着我,专注地看《新闻联播》。“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常常回响在耳畔。如今,来到山财大求学已三年,加入校报也圆了儿时的梦想,笔端回忆过我的成长,描述过我的家乡,也倾诉着我的梦想,文字早已融入我的学习和生活,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感谢祖国的蓬勃发展,感谢师长亲友的教育陪伴,让我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成长。
——徐一林(汉族,法学院2022级学生)
我来自贵州。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山间小路如今已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不仅出行方便,更加快了物资流通,为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村里的老房子经过改造,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化生活设施,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家乡人享受到更多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村民们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家乡的变化,是祖国繁荣昌盛的缩影,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杨晨旭(苗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级学生)
我们是一个深居黑龙江畔的民族,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变化。记得小时候,那里还是泥泞的小路,简陋的木屋。但如今,一切都变了。宽敞的马路,整洁的楼房,让家乡焕然一新。更令我感动的是,赫哲族的文化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更加璀璨。我在传承中学习,老人在讲述中铭记。这份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文化的坚守,让我深感自豪。
——温梓珊(赫哲族,会计学院2024级学生)
走进我的老家,最先体会到的便是道路的畅通:以前村里坑坑洼洼的小土路已经被宽大石灰路取代,记忆中坐车的颠簸感消失。脱贫攻坚、文明整洁乡村,让各家各户都住上了敞亮的大房子,门前停靠着各式小轿车。过去农民忙活一年基本就是图个吃饱,现在村民腰包鼓了,衣食住行越来越好。我衷心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再创辉煌!
——周毛措(藏族,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学生)
我来自云南普洱澜沧县糯扎渡镇。记得小学时,村里条件艰苦,学校也没有像样的运动场地,打球或者开展体育活动时,我们都很少穿运动鞋,光着脚丫运动,每隔一段时间脚底就会长水泡,每逢下雨天回家都很麻烦,很长一段土路泥泞不堪。我的父母是乡镇教师,中学时就送我到市里去读书。后来,我的家乡建成了高速路,高铁通到了普洱市,出行高效又便捷。现在,经济发展了,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感谢祖国,感谢党!
——罗锦宸(拉祜族,体育学院2022级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