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梧州学院 - 《梧州学院报》

从逆境中走出的国王中文系 邓玉莲(教授)

2011-05-19     浏览(204)     (0)

  获得第83届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导演四项大奖以及14项提名的《国王的演讲》,是一部具有典型英国风格的电影:高贵、优雅而严谨。导演霍伯对影片节奏和层次感的精准把握,对主人公乔治六世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对布景、服装、道具、灯光、配乐、镜头感的精雕细琢,尽显英国电影完美主义风格,演员的精湛演技更为电影增色不少。
  这是英国王室题材的电影,故事的真实性无疑是吸引观众的亮点之一。约克郡公爵因患严重口吃,贤惠妻子伊丽莎白帮助丈夫找到语言治疗师罗格治疗。虽然公爵对罗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兴趣,首次诊疗也不欢而散。但是公爵发现在聆听音乐时自己朗读莎翁竟然十分流利。这让他开始信任罗格,配合治疗,慢慢克服着心理障碍。乔治五世驾崩,约克郡公爵的哥哥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但他不爱江山爱美人,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约克郡公爵艾伯特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他在语言治疗师罗格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在二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治疗口吃本来是一件极个人化的小事情,但是放在二战前的大背景下,国王的演讲对于鼓舞国民士气、增强国民信心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国王治疗口吃就成了关乎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的大事。影片把小事件放在大的背景中展现,收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然而向同学们推荐这部电影的更重要理由是影片所凸显的现代人的品格展现:首先是自我救赎意识与独立自主品格。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缺陷,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面对自己的勇气和克服自身弱点和缺陷的坚韧意志。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乔治六世的口吃来自幼年的恐惧,更多的是心理障碍,心理的痼疾往往比生理痼疾更难治愈。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国王矫正口吃与克服心理障碍的种种艰辛,也无不为他的自我救赎的顽强意志所深深震撼。
  其二,责任意识与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国王的坚韧顽强的巨大推动力,在于他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的意识。乔治六世临危受命与他的哥哥爱德华八世的临危退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温柔贤惠的王后伊丽莎白在背后默默地帮助和支持丈夫,不但在履行王后的职责,更是在履行一个公民的职责;即使作为平民的语言治疗师罗格医生,对国王的耐心而不失尊严的训练,也来自于他作为社会公民所应有的责任意识。每一个社会公民无论是对自己、家人、朋友和社会等,都应有一份责任与承担。
  其三,自尊意识与平等待人的品格。国王生性的怯懦、暴躁、傲慢、固执与语言治疗师罗格的沉稳、不卑不亢、坚持原则构成了戏剧冲突的张力。在地位与身份的落差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桥梁,那么教与学的行为是无法实现的。国王与治疗师在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前提下维护自尊。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拥有权力时,更应尊重别人;当地位卑微时,更应自尊自爱,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独立自主品格、承担责任的品格、平等待人的品格,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应具备的现代品格。在竞争激烈、价值观多元、人文价值严重缺失的今天,现代品格的养成尤显重要。青年学子们面对诸多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种种困惑,应摆正自己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困难,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国王的演讲》对大家无疑具有许多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