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周报》

我校与格蓝若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8000万元用于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产业转化

2024-09-16     浏览(67)     (0)

我校与光谷科创企业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合作协议,由后者出资8000万元对机械学院陈学东院士团队的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进行产业转化。该技术应用于高精密机械加工车床等领域。

本报讯 7 月 10 日,我校与光谷科创企业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合作协议,由后者出资8000万元对我校机械学院陈学东院士团队的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进行产业转化。

“技术攻关是我们的强项,但将技术做成产品并大批量生产、进行企业化运营等,是企业的强项。此次校企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大幅提高产业化效率。”科研团队成员、我校机械学院教授姜伟表示。

格蓝若副总经理、格蓝若精密总经理任波说:“校企合作可以弥补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不足,使企业获得原始技术积累,加快产品产业化进程,使产品从0到1再到N。”

活动现场,格蓝若作为湖北省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攻关“链主”,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样机产品。

陈学东院士团队20多年磨一剑,创新性地研发准零刚度、频变阻尼、协同控制等超精密主动减振关键技术,突破降频率与保承载、减共振与抑高频、减振动与稳位姿三大技术难点,解决了高性能主动减振关键技术难题,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 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

作为高端制造装备、精密仪器设备的核心功能部件,超精密主动减振器是保证这些装备高精度超稳定运行的关键。产品应用于高精密机械加工车床、量测/检测设备、高端电子显微镜、科学仪器/设施、机载光电系统等领域。该产品不仅可以高效隔离外部振动,还通过实时采集振动信息,基于先进的控制策略生成多维振动控制信号,精准抑制各种内外部扰动导致的台体振动,实现被减振部件接近“绝对静止”的状态。

(机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