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向全省乡村搭建师生服务基层综合平台,开展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用实际行动服务“三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今年暑期,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前往淄博市临淄区积极开展了“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建设工作。
“从小,我就跟着爷爷奶奶在庄稼地中奔跑玩耍,再大一点儿了,就帮着他们收割玉米。”现在想起长辈们烈日当空,还要弯着腰、流着汗,为农事操劳时我仍心疼不已。
或许,在小的时候,学农、知农、爱农的情怀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内心中。
今年暑期,我得知学校要开展“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建设工作后,我积极踊跃报名,并有幸成为淄博市临淄区的驿站建设小队长。
“这个假期,我又能为学校发展和家乡乡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了。”兴奋和自豪的情感如潮水般涌来。
化学学院徐静和机电学院刘平两位老师是我们的指导教师。在前期的工作准备过程中,两位老师再三嘱咐了我们工作的步骤以及重点,交代了许多我们没考虑到的事项,使我们理清了工作的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自上而下的配合下,我们顺利完成了乡村驿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期待着活动开展。
8月9日上午8点,在老师的统一调度下,各个地点的驿站工作人员驱车前往了淄博临淄万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工作。
“作为一名山东农大人,我们理应深入乡村、深入基层,寻根问源,通过驿站建设,用心用情体验真实的乡村、感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强农兴农的使命。”座谈交流会上,听着徐静老师的发言,我倍受鼓舞。
乡村对于我们而言,如木之根,如水之源。
徐静和刘平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临淄召口农机合作社,实地调研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生产过程的困难。
“当地的农业机械类型太过老旧,缺乏智能化的装备和技术;作物还用的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地膜,容易造成耕地的污染。”经过与当地负责人的深入交流,我们发现主要存在资金困难以及对现代高效农业技术认知不足的问题。
徐静、刘平两位老师与当地农民认真仔细地交流了降解材料和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我也帮助负责人下载了我们乡村振兴驿站的app,并介绍了其中有关资金的功能。
“感谢专家来无偿帮助我们,帮了我们大忙,希望以后一定把驿站建好,多多交流,帮助大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更多问题。”农民朋友们非常高兴,我们也都开心的笑了。
“我们驿站都是长期建设,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我们。为大家提供技术服务,我们责无旁贷。”听着这些交流,我真正体会到了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建设工作就是为农大学子与家乡建起一座桥梁,使我们更好的融入家乡发展、更快的学到实现乡村振兴本领。
通过参与乡村振兴驿站的建设,我感悟收获很深,我意识到自己虽在家乡生活了二十年但是对家乡的农业情况还只是一知半解,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本地区农业现状以及农业公司的发展情况。我深刻体会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性。例如,我了解了如何将智能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在蔬菜大棚生产中实现电气化、智能化、自动化,实现在果蔬生产中的温度湿度通风自动控制、灌溉施肥喷药以及采摘智能化、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学习并扎实专业知识,将电气专业与农业生产建设相结合,将电气工程的最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培养对农业的深厚情感和扎实的农业技术能力继续投身于乡村驿站建设,并在建设驿站的基础上服务乡村振兴。我更加坚定了服务农业、服务乡村的决心。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有责任持续为乡村提供科技服务,通过驿站平台,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让我们一起培养更加深厚的爱农情怀,练就更强硬的兴农本领,让知识成为乡村发展的不竭动力,让科技之光照亮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