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踏上新途

2024-09-20    

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与浙江大学的初遇,包括收到录取通知书、初识校园环境和参加校长报告会和军训的经历。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浙江大学的感激和骄傲,并认识到了浙大对国家和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郑建华 摄

■万子凡

初见——录取通知书上的一盏明灯。拆开邮件,映入眼帘的是蓝色封面上烫金的“浙江大学”与求是大讲堂。鎏金闪烁。轻轻翻开,我看到了竺可桢老校长的两问,在心中细细思索着我的答案。展开录取通知书,我聆听到浙大对我的祝贺与期许。“此后,你将与历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名字一起,分享浙大人这个光荣的称号,共同承担起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责任。”郑重取下这一页,在阳光的照射下,一盏明灯熠熠生辉。耳边萦绕着浙大校歌,“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我明白,在这盏灿若星辰灯的指引下,我即将踏上我的求是之路。

初遇——树林荫蔽下的一只松鼠。夏日炎炎,空气中翻涌的热浪并不能阻挡我雀跃的步伐。我拎着重重的行李,眼睛好奇地探索紫金港校园的一切:古老与现代化完美融合的建筑,幽美的自然环境,现代化的体育馆与运动场……蓦地,我被一只穿梭在树林间的小松鼠吸引。它身姿矫健灵活,自由自在地蹦跳着,欢腾着。我仿佛从它的身影中看见了我自己,是充满活力的,是快乐充实的。

在初遇浙大时,我看到的是古老质朴的她,也是年轻华丽的她;是担当国家复兴大任的她,也是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她;是树林间的快乐松鼠,也是天空中翱翔的雄鹰。心潮澎湃着,胸膛中充溢着初为浙大人的骄傲;眼神坚定着,肩膀上感受到作为浙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与浙大的初遇,像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浪漫氤氲,久久不能忘怀。

初识——体育馆里的校长报告会与军训。军训誓师大会后,杜江峰校长的讲座,回答了新时代下,浙大人应该做什么:面向创新前沿。从青年人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到学习与国家、与时代的紧密关系,杜校长的讲话鞭辟入里。作为浙大学子,我们恰逢其时,应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将“求是创新”校训作为不变的行动指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这场讲座中,我看到了校长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看到了浙大学子的使命,看到了未来我们的方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认识到了竺老两问答案的方向,认识到了有着家国情怀的浙大。而在21天军训中,我在实践中将认识具体化。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中,我磨砺了意志;在合唱与拔河中,我们凝聚了团结力量;在行军演练中,我用脚步丈量土地……我幸运地认识到了丰富多彩的浙大。

浙大是迷人的,她为我揭开了无限人生的一角。“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浙大以其包容性与开放性,让我真切领悟了这句箴言;浙大是负责任的,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为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培养创新型人才与领导者是她努力奔赴的目标;浙大是开放的,她将选择的权利交给每一位学子,竭尽心力为她的孩子们提供资源与机会,只为我们能自在地在人生画卷上书写与涂鸦。

浙大,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