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玮琦
那是高二下的暑假,我到玉泉参加夏令营。在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我在给带队研究生学姐的信中写道:“如果我明年考上浙大了,你还是我的老师。”
其实原本我不应该出现在那次夏令营中。我第一次提交申请,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提交的文件里没有任何内容,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过了提交时间了。但是我妈向老师说明情况之后,那个老师说,没事,那你来吧。于是我就迷迷糊糊地走进了玉泉校区。或许我对浙大的初印象就来源于那件事。
高三下我开始报考三位一体。记得当时我报考了六七个学校,但是由于我的表达能力实在太差,我没有通过任何一个学校的面试。直到最后,我只剩下浙大的面试。我自认为不是一个矫情的人,可是当我被包括双非院校在内的大学一个个拒绝的时候,我逐渐变得自卑,越自卑而越自负;越自负而越自卑,以至于后来本能地不愿意参加面试,可最后我还是去了。
面试的前一天,我赶到杭州。路上突然看见一片巨大的草坪,还有草坪后雄伟的浙大南门。我指给妈妈看,她立马调头开了过去。她让我站在南门前面拍照,我其实并不太情愿。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或许从心底里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在浙大门前拍照。可是既然这样,为什么在看到南门的那一刻我又那么向往?夕阳下的南门被染成了金红色。我站在南门的晖映中,凝望着。
我妈不知从哪里了解到可以预约进校,她马上着手预约。折腾了半天总算走进了紫金港。浙大再一次,宽厚地向我这个陌生的学子敞开了怀抱。
不久后,浙大三一的综合排名出来,我竟然幸运地被锁档了。
暑假,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报名了竺院选拔。我很清楚竺院的竞争有多激烈,我也不认为同样的奇迹会发生第二遍,可它就是发生了。那天早上我还在睡觉,妈妈过来告诉我竺院的选拔结果出来了,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得知我进了竺院。
对我来说,浙大就好像一位宽容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包容了我,在我最失落的时候让我看到希望。浙大这个名字让我感到遥不可及,可浙大这座学校却时时让我感到温暖,如同港湾,以它宽广的胸襟包容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大不自多,海纳江河”,这是我的理解。
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浙大学子,那位学姐已经研究生毕业离校了,没能成为我的老师。但我还是要感谢她。因为她,我与浙大有了一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