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 南华大学组建了 104 支暑期实践服务团队, 1500 余名学生志愿者走出 “象牙塔”, 走进社会 “大课堂”, 深入田间地头,服务乡村振兴, 获取知识、 传播知识, 赶赴一场关于责任、 成长与奉献的青春盛宴, 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 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深扎乡土 服务基层
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 南华学子将青春的足迹深深烙印在乡土之上, 用知识和汗水服务基层, 诠释别样的青春价值, 充满希望的田野就是最好的青春的舞台。
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先后深入邵阳市隆回县桃花坪街道小水塘村、 山界老屋村与荷香桥天马山村, 开展义诊和赠药活动, 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 500 余名村民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和诊疗服务, 并赠送了价值 4 万多元的药品, 将健康与温暖送至每位村民心间。
“爷爷, 您吃中饭了吗? 您的血糖有点高啊!”“阿姨, 您是哪里不舒服呀?” 现场村民按序问诊, 博士医生们耐心逐一地解答大家的问诊, 并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 给出了精准的诊断与周到的治疗指导, 让村民在亲切的交流中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在三塘镇三福村, 电气工程学院 “衡青志愿队” 走访慰问了三福村的独居老人, 与老人们谈心聊天、 帮助他们打扫院子和做家务, 营造助老为老的浓厚社会氛围。“在未来的日子里, 我们将继续笃行爱老扶老之事。” 志愿者们还来到了衡阳市悦享养老院, 开展 “夕阳记忆, 定格瞬间” 拍照活动, 为老人们免费拍摄, 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活, 在关爱老人中贡献青春力量与温度。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我们要走到哪里, 宣传到哪里, 提高村民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筑起坚实的防骗防线。” 计算机学院实践队成员在衡阳市雨母山镇幸福村, 深入农户家中, 面对面地向村民们宣传防骗知识。
土木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走进雨母山镇幸福村, 组织当地少年儿童开展艺术疗愈活动。 他们还在珠晖区酃湖乡清泉山社区, 向社区居民介绍衡阳周边景点的提质改造情况, 与社区儿童围坐三米画卷旁, 紧握画笔, 细致描色, 共绘衡阳美景。
传承文化 艺术之韵
乡村, 这片蕴藏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地。 如何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南华学子深入非遗文化源地, 在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 船山学院 “扶‘瑶’ 直上” 社会实践队调研了当地特色民族长鼓舞传承工作的情况, 深入了解了非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实践队向瑶族长鼓舞传承人盘山福老师学习每一个击鼓动作, 与当地居民的共舞, 亲身体验了瑶族文化的魅力。
沿着湘江流域, 核科学技术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开启了一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调研之旅。 在衡州窑的古老遗址上, 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这座千年古窑的历史, 也通过实地考察、 动手实践和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 深切感受到了文化遗产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在衡南县岐山镇鸡笼村, 语言文学学院志愿服务团队将扎染、 漆扇、 艾草锤等传统手工艺和苗绣文化带入乡村校园, 传播非遗文化。锣鼓喧天、 醒狮欢腾, 舞蹈、 歌曲、 小品、 朗诵、 川渝戏曲轮番上演, 语言文学学院志愿者服务团还在村里举办了 “乡土情深 艺韵飞扬”三下乡文艺晚会, 为当地群众送去一场文化视听 “盛宴”。
知识宣讲 守护健康
在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 衡阳县台源镇、绥宁县牛背岭村等地, 各院实践队积极行动,将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紧密结合, 开展健康知识普及, 宣讲自救互救技能, 通过趣味医学知识科普活动, 传递了温暖与关爱, 守护着村民的健康与安全。
护理学院服务团把对乡亲们的安全健康关怀送到社区, 送到田间地头。 他们深入酃湖乡的社区和田间地头, 宣讲防溺水知识, 为田里劳作的老乡们提供防暑降温的药品。
公共卫生学院辐射毒理团队的成员们, 以“知蕈慧警, 守护田园” 为主题, 举办讲座向村民们普及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帮助村民提高了对日常生活中潜在健康风险的认识, 为老人们检测血压、 血糖等指标, 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
药学院志愿服务团走进衡阳市蒸湘区立新二社区、 衡南县花桥镇, 进行保健品防诈知识宣讲、 普及合理用药知识, 传播健康理念, 提供健康咨询关怀与服务。
“这是我第一次穿白大褂, 我以后要成为一名好医生, 救死扶伤。” 一位小朋友开心地说道。 白大褂, 听诊器, 视力表……基础医学院志愿者通过 “小小医生, 角色扮演” 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 激发了孩子们对医学的兴趣, 播下希望的种子。
青春绘卷 助力乡村振兴
在金桥镇的丰饶田野、 盐田村的果香四溢、 白果镇的教育热土, 南华学子以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的智慧, 绘制出一幅幅振兴乡村的美好画卷。
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先后奔赴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当地农民收割、 晾晒席草; 运用绘画、 书法、设计等技能, 以墙绘的形式, 用青春的画笔绘制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用专业智慧探索院落设计与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 为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和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来到衡阳县渣江镇盐田村, 手持锄头、 镰刀, 清除杂草, 打理果园, 维修故障除草机。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微尘教育关爱团的同学们在白果镇泉蓉书苑开展了近 20 天的支教,团队围绕思想引领、 快乐学习、 阳光体育、 科技创新等专题进行授课, 与孩子们共度了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时光。
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邵阳市绥宁县红岩镇沈家村, 入户走访调研, 为沈家村儿童的具体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帮助计划; 开设禁毒防艾、 防霸凌、 防性侵、 防诈骗、 防溺水等主题的安全教育课程, 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开设音乐课堂、 绘画课堂、 手工课堂等艺术课程, 关爱和引导孩子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 志愿只向家国未来。整个暑期实践过程中, 我们从基层的深入调研到文化的传承弘扬, 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坚持。 通过暑期实践, 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肩负历史重任,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 能吃苦、 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火热青春。”基础医学院 2022 级临床医学专业的郭子涵坚定地说道, 她和团队成员在邵阳市绥宁县牛背岭村进行了基层医疗、 非遗文化等调研实践活动, 并开展了健康服务、 支教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