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学科带头人沈振亚教授带领下,在重症心血管病诊疗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完成华东地区首例介入式左心辅助系统(pVAD)植入术。这一创新手术为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术后 5天,患者顺利脱泵,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患者是一名中年女性,因间断胸闷三年,加重一天入院,入院时为急性心源性休克状态,心功能极度低下,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仅为 0.18。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下,收缩压只能维持在80mmHg 左右,且病情呈不断恶化趋势,脉氧持续下降、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脑缺血缺氧,患者开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无尿、意识不清等危象。
在此极限危重状况下,为了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沈振亚教授带领全科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认真讨论,经过全面评估,最后决定为患者实施介入式左心辅助系统植入手术。
经过缜密筹备,手术于 8 月 6 日在复合手术室进行。由沈振亚教授主刀,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仅用时 15 分钟即将介入式左心辅助系统在 DSA 下成功置入患者左心室。随着导管泵的启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逐渐稳定,即时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开始上升至 35%。
患者术后在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密切观察和治疗。危重的术前状态使其术后相继出现了肝肾功能不全、出凝血紊乱、血液破坏等问题,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医护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细致的分析、果断的处理,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医护共同努力下,患者心脏功能恢复迅速,仅用 5 天时间,心脏功能达到正常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达 57%。神志状况也明显好转,由意识不清转为完全清醒。8 月 11 日,患者成功脱泵,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心衰表现。
据沈振亚教授介绍,介入式左心辅助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心源性休克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该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主动增加心输出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全身灌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心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存活率,为其原发病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尤其适用于急性心源性休克,也可扩展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心功能不全。对于终末期心衰急性加重患者,该技术可作为植入式人工心脏或心脏移植的桥接手段。随着该技术在临床上的逐步应用和推广,相信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的创新与开展。在心力衰竭的诊疗领域,现已形成了“细胞生物学治疗———左心辅助——
—心脏移植”的系列方案。此次介入式左心辅助系统植入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学科作为区域医疗高地的卓越实力,更为广大急性心衰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未来,学科将继续深耕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研究,勇攀医学高峰,为推动我国心血管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陈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