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哈尔滨师大报》

“中国新文学中的城市与乡村”
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24-08-31     浏览(51)     (0)

中国新文学中的城市与乡村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9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新文学中城市与乡村的书写经验,为当下中国的城乡融合和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必要的助力。会议强调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本报讯(满蛟/文)2024年8月16日至18日,“中国新文学中的城市与乡村”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关系研究”课题组、同济大学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代中文学刊》杂志社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9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新文学中城市与乡村的书写经验,为当下中国的城乡融合和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必要的助力。大会开幕式由我校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宗波主持。

我校校长蒋鲲教授、专家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罗岗教授、合办方代表同济大学张屏瑾教授分别致辞。蒋鲲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城乡分立向城乡融合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次会议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罗岗教授强调,中国新文学中的城乡书写是一个重要传统,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化经验,北大荒、大庆等地在城乡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期待此次会议能增进交流,为城市与乡土文学研究作出新贡献。张屏瑾教授表示,城市研究和乡村研究需要对话,共同面对新技术发展时代的挑战,期待在会议中与大家展开深入交流。

开幕式后,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明作了题为“城乡关系与现代文学”的主题演讲。王晓明教授认为,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关键区别之一在于城乡关系,城乡关系的严重失衡是西洋式“现代”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挑战之一,损害了中国人的精神能力,而文学的一大优势在于对难题的敏感,文学是帮助中国社会摆脱萎靡状态的重要途径。会上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相关领域专家相继发言,或侧重于乡土、或侧重于城市、或侧重于城乡交流,从不同角度为中国新文学中的城乡书写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见解。

会议闭幕式由我校文学院徐志伟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学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梁展研究员分别作学术总结,对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