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者有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往今来,“老师”二字是神圣的,老师的形象是智慧的、博学的、仁爱的。在我心中,管华诗老师即是如此,他是我的授业恩师,传授给我立人立业的本领;也是我的人生导师,教导我受用终身的道理;亦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在我遇到学业瓶颈和事业困难时,给予我醍醐灌顶的指点以及绝处逢生的力量。
记得读大学那会儿,初生牛犊,血气方刚,在实验方面取得了一点小突破和成绩的我,开始有些飘飘然。时任班主任的管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天,他给我布置了一个研究 5- 氟尿嘧啶合成工艺的任务。接到任务,我没多想便一头扎了进去,奋战多日,却一直对有机合成路径的设计毫无头绪。最终,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来到管老师办公室求助,他会心一笑,似乎早有预见,说:“来,坐下,我先问问你,我给你布置任务时,你有没有充分思考过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了想,摇摇头。管老师说:“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态和想法,年轻人有激情和闯劲是好事,但往往急于求成,时常容易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次让你研究 5- 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主要因为其具有抗癌作用。如果一开始你设定好实验目标,是为抗癌药物的研发而实验、是为人类生命健康而奋斗,那么,实验就更有动力,也许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仅仅是为了快速完成老师的任务,你这个做学术的路子可就走歪喽。”管老师一席话,如一束火苗,点燃了我的学术热情,如一座灯塔,指引了我的学术方向。“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和人类生命健康而奋斗”也成了我此后在科研工作中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生时代结束后,我留校任教,开启了另一段奋斗的旅程。2001 年,学校事业发展进入关键期。这一年,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和青岛市签署协议,共建青岛海洋大学。学校“985 工程”一期建设由此拉开序幕,时任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的管老师提出“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没有优势学科,就没有学校的地位。学校的发展定位是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思路是: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
基于以上定位和思路,为了优化发展工科,学校提出了“工科贷款”计划。那时,作为食品工程系主任的我,深感这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自己责任之大、担子之重不可言表。虽很想让食品工程系搭上工科发展的快车,但一时又觉得无从着手。我想起了读书时管老师说过:“人生当有规划和目标,个人当有,以后做事业也当有。目标不能唾手可得,要设立一个跳起来才能触得着的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我受到了启发,于是召集系里的骨干教师多次开会研讨,最终确定了食品学科五年、十年、二十年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列出了详细的实施路径和举措。拿着新鲜出炉的规划,我鼓足勇气向学校提出了食品学科“工科贷款”申请。也许是我们发展的决心和清晰的思路打动了学校,学校很快研究通过了我们的申请,并给予了学科贷款经费支持。我感叹这其中是学校对学科发展准确的把握和支持,我们更要倍加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待!从那以后,整个食品工程系的老师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全力以赴,食品学科快速崛起。
2002 年,食品学科参加全国学科评估,学校从上到下都特别重视。在学校的内部指导会上,时任校长的管老师对我们准备的评估材料十分不满意,当场严厉地批评了我们。我们知道,他严厉的话语背后是对食品学科的“爱之深、责之切”。会后,我拿着评估材料找管老师求教,他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帮我们改进完善。此时我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作“一丝不苟”,什么叫作“不遗余力”。一个大学的校长尚且如此认真严谨,我们这些后辈又有何理由不兢兢业业?最终在老师的指点帮助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老师们共同努力下,食品学科在评估中取得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
落笔至此,回想起与管老师一起经历的点滴往事,仍觉历历在目。难忘 1983 年为了复习考研没有回家过年的那个冬天,管老师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做客,李阿姨亲自下厨给我们做的那一桌丰盛菜肴;难忘管老师的谆谆教诲,比如“少年时要有学历,中年时要有精力,老年时要有阅历”;难忘管老师对食品学科一直牵挂在心,无论是在双一流学科群的建设上,还是在西海岸校区的规划上,管老师总是一如既往倾囊相授,无论再忙再累,都抽空给我们修改报告,听我们汇报,给我们指点迷津。特别是 2022 年学院搬迁到了西海岸校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们再次取得了新的突破,管老师更是难掩激动的心情,多次向我们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我们这些年的付出和努力。
管老师的教诲如春风化雨。他的学术造诣、师德风范,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师恩厚重,无以为报,我辈定当竭尽全力,遵照管老师的教导,将食品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衷心祝福敬爱的管老师身体健康,事业再创辉煌!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薛长湖院士和恩师管华诗院士(左)在一起